泰柬外交关系降至最低级 互逐大使 边境冲突引发外交崩盘!2025年7月23日,泰国代理总理普坦宣布将泰柬外交关系降至最低级别,召回驻柬大使、驱逐柬驻泰大使并提交抗议信。这场外交风暴的导火索是两国持续数月的边境冲突与政治互信崩塌。
今年5月28日,泰柬军队在柏威夏寺争议区爆发10分钟交火,导致1名柬埔寨士兵死亡。此后,柬埔寨在争议区域增建哨所,被泰国指控“侵犯主权”,双方随即在边境增兵对峙。
7月20日,普坦公开指责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缺乏信誉与实权”,称其“不具备谈判价值”。柬方迅速反击,不仅缩短泰国公民入境停留期限至7天,更公开泰国总理佩通坦与洪森的私下通话录音,导致佩通坦因“通敌嫌疑”被停职调查。
泰国全面封锁泰柬边境口岸(仅保留人道通道),切断电力供应与跨境贸易。柬埔寨3万吨农产品滞留边境,木薯、大米出口几近瘫痪,边境省份电价飙升30%,工厂减产潮蔓延。
领土争议是核心问题,但并非全部。柏威夏寺主权问题已纠缠百年,1962年海牙国际法院虽裁决寺庙归属柬埔寨,但泰国长期控制周边46平方公里土地。此次冲突看似因历史遗留问题爆发,实则暴露了两国更深层的战略焦虑。
柬方被指借边境冲突向美国示好,试图缓解贸易制裁压力;而泰国代理政府为转移国内矛盾,选择对柬强硬。佩通坦因“通话门”被停职后,普坦急需用“爱国牌”巩固权力,边境冲突录音的曝光让泰国舆论怒火中烧,迫使政府采取极端措施。
边境封锁下,柬埔寨农民眼睁睁看着作物腐烂,泰国出口企业面临违约风险;两国跨境家庭被迫分离,人道通道形同虚设。当政治精英挥舞外交大棒时,底层百姓成了最廉价的牺牲品。
泰柬外交降级,表面是领土争端,本质是区域权力博弈的缩影。东盟核心成员国对立,不仅冲击《东盟共同体愿景2045》的一体化进程,更让投资者对东南亚地缘风险重新定价。
和平需要诚意,而非姿态。若双方继续沉迷于“驱逐大使”“封锁边境”的报复循环,只会让边境线上的士兵更紧张,让两国百姓更痛苦。选择坐下来谈判还是让冲突升级为全面对抗,答案掌握在普坦与洪森手中,但代价将由整个地区承担。(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