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合组织内部,印度的表现也令人失望。当中国带领上合9国为伊朗仗义执言时,印度却公然划清界限,声称“与他们无关”、“没有参与讨论”。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印度的国际形象,外界开始质疑印度在上合的作用。
现在的印度确实很尴尬。在西方那边,美国战略收缩让印度感到被边缘化;在东方这边,又因为长期对华强硬而陷入孤立。稀土断供的威胁更是直击要害,让印度意识到过度依赖对抗的危险性。中东战火的爆发也给了印度一个警示。看到伊朗和以色列两败俱伤,印度军方开始意识到保持周边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性。毕竟,一旦中印边境真的爆发冲突,印度根本没有胜算。
印媒甚至放风说,不排除莫迪今年晚些时候亲自访华,出席上合领导人峰会。这种表态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说明印度确实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印度汽车制造商面临的停产危机,也让整个印度工业界反思是否该转变对华态度。毕竟,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国的产业链。
不过话说回来,印度的这种“示好”能持续多久,真的很难说。莫迪政府长期奉行“骑墙外交”,既想从西方获取军事政治支持,又试图在中俄主导的多边框架中谋取利益。这次防长访华,很可能又是印度平衡术的一个体现。当西方战略收缩、印度感到被冷落时,就主动向中国示好;一旦西方重新拉拢,可能又会回到对抗路线上。
特别是在伊朗问题上,印度这次来参加上合防长会议,还会不会继续与组织声明划清界限?如果辛格人都到现场了,还要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那就真的太没情商了。
印度军方的态度软化确实是个积极信号,毕竟军方一向是对华强硬派的大本营。但这种转变是来自理性判断,还是来自现实压力,性质完全不同。从目前的情况看,印度更像是在多重压力下的战术调整,而不是真正的战略转向。稀土卡脖子、军事实力差距、外交孤立,这些现实问题确实让印度不得不低头,但一旦压力缓解,会不会又故态复萌?
这次访华能否开启中印关系的新篇章,关键还是要看印度能否真正放下身段,以平等合作的心态来处理双边关系。单纯的权宜之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你觉得印度这次是真心想改善关系,还是又在玩平衡术?莫迪政府能否真正走出“骑墙外交”的怪圈?(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