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家汽配厂、农机作坊日夜生产着标准化的导弹零件。街角废品站回收的金属边角料经过特殊冶炼后变身导弹壳体。这种全民军工模式让西方制裁形同虚设。
当“法塔赫-2”高超音速导弹以13倍音速刺破云层时,4枚智能诱饵弹同时释放全息影像。反导雷达屏上顿时出现数十个“鬼影目标”。
五角大楼作战室内气氛凝重。部署在迪莫纳核基地的“萨德”系统拦截记录惨不忍睹,而稀土断供危机使美军导弹产能暴跌70%。前中央司令部司令麦肯齐警告:“波斯人随时可能锁死霍尔木兹海峡!”
革命卫队海军少将坦格西里亮出底牌:“我们尚未启动陆海联动杀阵,也保留着封锁海峡的终极手段。”德黑兰的导弹列车正在地下长城中静待指令,而白宫仍在争论是否动武。
当伊朗导弹以超越音速十三倍的速度撕裂夜空,六百万美元一枚的拦截弹在雷达屏上化作昂贵的烟花。这场非对称消耗战正在改写现代战争法则——特拉维夫居民蜷缩在防空洞里终于明白:导弹造价竟比自家轿车还便宜。
全球军事观察家注视着波斯湾畔的硝烟。山腹中的导弹工厂正以流水线节奏吞吐着战争筹码,而超级大国航母战斗群在霍尔木兹海峡外海进退维谷。当特朗普宣称“两周内决定动武”时,革命卫队的导弹技师又完成了三枚“泥石”的总装。
钢铁洪流背后是国家意志的终极较量。以色列防空指挥官看着耗尽的反导库存清单苦笑:用百万美元拦截十万武器,这样的战争还能持续几个黎明?(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