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逐渐升级。尽管伊朗内部问题严峻,政府中出现了“投降派”的声音,但以色列因缺乏战略纵深,使得伊朗的导弹报复显得威力巨大。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始介入,向中东集结大量隐身战机和空中打击资产。
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了攻击。三天后,即6月16日,全球航空数据显示,美国本土出现了大规模军机调动。大批战略飞机如空中加油机、运输机等从美国本土飞往欧洲。24小时后,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对外承认此事,并表示这是为了保护在中东的美军。随后,美国本土的大批F-22和F-35战斗机也向中东集结。结合此前已部署的轰炸机,美国显然已经决定介入这场冲突。
有人认为,美国可能只是想通过施压让伊朗无条件投降。然而,美媒CNN报道显示,特朗普对于军事介入的态度越来越明显,原本希望通过外交解决伊朗事务的想法逐渐减弱。这种变化源于西方特有的逻辑思维:当发现对方软弱时,会变本加厉地要求更多。伊朗政府如果满脑子想着“有条件投降”,只会助长美国的野心。特朗普最初并不想动武,只想通过外交手段获取一些政治分数,但在看到伊朗局势恶化后,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想要效仿伊拉克和叙利亚,通过军事行动实现更多控制。
回到伊朗与以色列的地缘冲突,美国的介入看似优势明显,但也面临一个极其危险的局面。类似于俄乌冲突中乌克兰对俄罗斯的战略定位,伊朗在这场冲突中的角色将迅速变成域外大国对美国的“放血”。一旦战火燃起,伊朗将无法轻易投降,背后会有庞大的不愿直接反美的国家集团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或将迎来两个破局机会。首先,在去工业化背景下的美国难以支撑长时间冲突,而中国可以将这场冲突转变为长期斗争,相信俄罗斯也会采取类似策略。其次,台海局势将趋于稳定,因为美国无法抽调更多力量处理亚太事务。仅靠菲律宾和日本等国的力量对中国来说意义不大,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实力来应对。(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