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向以色列发射高超音速导弹 突防成功引发关注!6月14日凌晨,伊朗革命卫队对以色列实施了代号为“真实承诺-3”的军事行动,以报复以色列前一天的“崛起的雄狮”空袭行动。数百枚导弹打击了特拉维夫的国防军大楼、核研究中心、内瓦提姆空军基地和本·古里安飞机场等目标。
此前一天,以色列国防军发起了大规模空袭,出动超过200架战斗机,包括F-15、F-16和F-35等型号,对伊朗境内的多个目标进行猛烈打击。轰炸目标涵盖了与核计划相关的设施,如铀浓缩工厂、核技术研究中心,预警雷达站、导弹基地等。此次空袭还导致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及其他多名指挥官和核科学家身亡。
由于两国相距1000多公里,地面部队难以进入对方领土作战,因此空袭和导弹战成为主要方式。伊朗在此次行动中至少发射了四批次共超过200枚导弹,其中高超声速导弹发挥了关键作用。以色列现有的导弹防御系统在拦截“流星”系列弹道导弹时表现尚可,但在面对高超声速导弹时显得力不从心,多枚导弹成功命中目标。
实际上,无论是之前的“真实承诺-2”还是这次的“真实承诺-3”,都显示出以色列导弹防御系统在应对高超声速导弹时的局限性。以色列装备的主要导弹防御拦截武器有“铁穹”、“大卫投石索”、“箭式”、“爱国者-3”和美国部署的“萨德”系统。然而,这些系统在面对高超声速导弹时效果不佳。今年5月,也门胡塞武装发射的一枚高超声速导弹成功命中特拉维夫市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伊朗在高超声速导弹领域发展迅速,其“征服者”导弹家族不断推陈出新,射程从早期的200多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400公里,性能大幅提升。此次“真实承诺-3”行动中,伊朗采用了“高超声速导弹+中程弹道导弹”的混合打击模式,约30%为“征服者”导弹,其余为“伊玛德”、“卡德尔”和“流星-3”等中程导弹。“征服者”导弹负责突破以色列的导弹防御系统,“流星-3”等则形成饱和压力。
据媒体报道,在伊朗对特拉维夫市的打击中,许多高超声速导弹命中了国防部大楼、军事指挥中心等目标,导致数十人伤亡。此外,迪莫纳核基地和内瓦提姆空军基地也遭到打击,部分设施受损。伊朗还首次使用了最新研制的“海巴尔”中程弹道导弹,该导弹具有较强的突防能力和机动能力,射程超过2000公里。
伊朗声称击中超过150个以色列目标,并有无人机突破以色列防空系统,对目标实施了“精确打击”。据以色列卫生部门消息,自6月13日以来,伊朗的导弹袭击已导致4人死亡,至少200人受伤。以色列中部城市拉马特甘有九栋建筑物被完全摧毁,另有数百栋建筑受损。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以色列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国家安全。此次冲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东地缘政治博弈的一部分。自2010年阿拉伯之春以来,伊朗通过“抵抗之弧”战略试图对以色列形成战略包围,而以色列则通过“定点清除”、暗杀和空袭行动遏制伊朗的扩张。此次交锋标志着双方攻防对抗进入新阶段。
伊朗的战略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地区影响力,认为以色列的空袭是对主权的侵犯,必须予以回击。同时,伊朗希望通过展示军事实力提升在中东地区的地位。以色列则加快导弹防御系统的升级和改进工作,研制针对高超声速武器的新技术,并加强与美国等盟友的合作,共同应对伊朗威胁。
从此次冲突看,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攻防对抗将长期化和复杂化。伊朗将继续加大先进武器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导弹的射程、精度和突防能力。然而,战争只会带来破坏和伤痛,唯有通过对话与合作,才能实现中东地区的长治久安。(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