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各方因素,伊朗的报复可能呈现以下特点:短期内,伊朗将发动1-2波导弹+无人机混合打击,目标为以色列军事设施,但避免攻击民用目标,防止国际舆论反弹。中期,若以色列未进一步升级,伊朗可能转向“影子战争”,通过代理人持续消耗以色列。同时,伊朗可能加速铀浓缩至武器级(90%),作为长期威慑。长期来看,若美以持续施压,伊朗可能寻求与中俄深化军事合作,获取更先进武器,如S-500防空系统。中东地区或陷入“低烈度报复循环”。
中国外交部已表态反对激化矛盾、扩大冲突,呼吁各方克制。若战争升级,中国可能面临能源安全风险和一带一路项目受阻等问题。为此,中国或推动联合国斡旋,展现大国责任,同时避免卷入美伊对抗。
未来局势的关键变量包括美国的立场、伊朗国内反应以及国际调停效果。无论如何,此次事件标志着中东冲突进入新阶段——从“代理人战争”转向“直接对抗”。未来数月,全球需密切关注伊朗的报复行动及以色列的应对策略,防止局势滑向不可控的深渊。(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