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泽连斯基为何拒收6000具乌军遗体 财政绞索背后的真相

2025-06-05 16:31:21 来源:A独舌视界

泽连斯基为何拒收6000具乌军遗体 财政绞索背后的真相。6月4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宣布,俄方将向乌克兰移交6000具乌军士兵遗体,这些遗体被冷冻保存,几乎全部来自库尔斯克地区的“反攻计划”战场。然而,泽连斯基政府以“经济压力”为由拒绝接收。这一事件揭示了俄乌战争背后最残酷的真相:当战争沦为一场数字游戏,生命的价值早已被换算成冰冷的货币符号。

乌克兰阵亡士兵的抚恤金政策是这场数字游戏的核心规则。根据2023年乌克兰政府的规定,每名阵亡士兵的家属可获得1500万格里夫纳(约合260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补偿,后续还将每月领取生活费。这笔钱对于普通乌克兰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足以买下一套中产阶层的房产,甚至能支撑一个家庭几代人的生活。然而,正是这份“慷慨”的承诺,让乌克兰政府陷入了财政深渊。截至2025年4月,乌克兰官方承认的阵亡人数约为6万,但实际发放的抚恤金仅覆盖了4万个家庭。换句话说,乌克兰政府通过将大量阵亡士兵列为“失踪”,成功避开了高达数万亿格里夫纳的财政支出。如今,俄罗斯突然抛出6000具遗体,相当于一次性撕开了这个“财务漏洞”的遮羞布。

俄罗斯的“归还遗体”行动表面上是人道主义姿态,实则是精准的战略打击。这6000具遗体本质上是一张“财政绞索”——一旦乌克兰接收,就必须按抚恤金标准支付900亿格里夫纳(约156亿元人民币),这甚至超过了乌克兰2025年4月的全国财政收入。更关键的是,这些遗体的“身份信息”已被俄罗斯掌握并公开,意味着乌克兰无法再通过“失踪”标签来规避责任。如果拒绝接收,泽连斯基将面临“冷血政府”的舆论谴责;如果接收,则可能引发财政崩溃。俄罗斯用“人道主义”包装了地缘政治博弈,将乌克兰推向了一个无法回头的十字路口。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