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别忽略了印巴冲突中的网络战 无硝烟战场的风险与挑战!今年5月,印度与巴基斯坦爆发冲突,媒体和社会广泛关注空战场面。然而,网络战场的重要性不亚于传统战场,甚至更具挑战性和风险性。
参与网络作战行动的组织众多。根据网络安全监控网页cyberknow的数据,至少有71个网络攻击组织高度参与两国的网络间谍或攻击行动。其中约有18个组织支持印度,如Bitter、Patchwork和SideWinder等APT组织;另有53个组织支持巴基斯坦,如APT36和SideCopy等APT组织。除了国家支持的APT力量外,双方还有大量背景模糊的非国家组织或个人活跃于网络空间,包括爱国黑客、网络雇佣军和国际黑客组织等。这些群体或个人既可能是自发行动,也可能在国家默许或外包的支持下对敌方网络展开攻击。
网络作战的目标和方式多样。首先,运用网络攻击技术阻断和瘫痪敌方重要的网络基础设施,削弱对手战时行动能力和通讯。例如,5月7日至8日,疑似亲巴基斯坦的黑客组织Vulture和GARUDA ERROR SYSTEM对印度多个政府网站发动DDoS攻击,但经过第三方验证,受攻击的网站运行基本正常。4月25日和26日,巴基斯坦政府商务部网站和紧急服务部网站分别遭受疑似亲印度的黑客DDoS攻击,持续时间分别为1小时3分25秒和48分19秒。这些攻击可能导致服务中断,严重影响民众紧急求助和救援调度。
其次,通过网络科技手段从敌方网络上收集军事、政治、科技等核心情报,为实施军事行动提供重要信息支持。例如,亲巴基斯坦的APT组织TransparentTribe通过发送带有恶意软件的电邮,成功窃取了印度政府和军方单位的敏感数据和机密情报。此外,干扰敌方设备也是网络战的一部分。5月7日,印度部署的超过1000个监控摄像头被巴基斯坦网络部队侵入并控制,这严重威胁了印度军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