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无人机攻击为何这么难防范 提前探测难上加难

2025-06-04 10:40:57 来源:环球网

近期,乌克兰无人机对俄罗斯多座战略轰炸机基地进行了突袭,重新引起了人们对无人机在现代战场上的作用的关注。军事观察家普遍认为,原本不起眼的“低慢小”无人机正在战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高价值目标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但相关防御手段却很有限。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6月1日对俄军多地的战略轰炸机基地发动了无人机突袭,使用了117架无人机从靠近基地的卡车车厢起飞,直扑毫无防备的轰炸机群。这表明防御无人机的第一道难关是提前探测变得非常困难。多旋翼无人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行踪不定,雷达反射面积小,且容易被地面杂波干扰,因此很难在较远距离外发现它们。

为了应对这类无人机的威胁,各国推出了针对性的低空探测雷达,选择灵敏度更高的无线电频段,并优化算法以区分小微型无人机。然而,反无人机雷达在现实环境中面临更多挑战,例如山地、树林或建筑物会阻挡探测范围,不同类型的空中目标也会影响探测效果。为提高探测效率,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探测手段,如部署不同波段的雷达,辅助光学、红外和声学传感器,综合这些情报并采用高效算法筛选可疑目标。

尽管如此,综合反无人机系统更适合保卫固定的重要设施,在野战环境下部署难度较大,且探测范围有限,对手的无人机很容易绕开。此外,乌克兰在这次行动中还展示了多旋翼无人机容易隐藏和携带的特点,将无人机预先隐藏于卡车装载的木质车厢暗格内,停放在俄军基地附近,极大压缩了俄军的探测和拦截时间。

美军也面临类似困境,美国本土和海外基地多次遭遇不明无人机入侵事件,但由于法律监管和其他因素,无法阻止这种入侵。近年来,俄乌冲突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光纤制导无人机,不再依赖无线电传输通信指令,而是通过光纤与操作者保持物理连接,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然而,光纤制导无人机的行动范围受到限制,光纤容易被障碍物拉断,不适合复杂环境使用。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