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行动展现乌军哪些特点 战术创新与战略突破。俄罗斯方面分析认为,乌克兰可能仅摧毁了两架图-95战略轰炸机和一架安-12运输机。其余受损飞机在维修后仍可恢复作战能力,乌克兰宣称的战果并不符合实际。尽管乌军“蛛网”行动没有达到其宣扬的摧毁41架、价值70亿美元的俄军战略轰炸机的效果,但根据俄方消息,确实有2架图-95和1架安-12被摧毁,另有5架图-95和2架图-22受损,估计损失超过10亿美元。这次行动对俄空基核威慑力量造成重大打击,并以“非对称穿透”颠覆了传统战争边界。
乌军“蛛网”行动展示了两大战术创新。首先,乌克兰特种部队采用“民用伪装+静默潜伏”的渗透体系,将FPV自杀式无人机藏匿于民用卡车的木制顶棚内,通过陆路走私和物流运输网络分批潜入俄境内,在目标基地周边潜伏数月,全程规避俄军侦察。行动覆盖从北极圈摩尔曼斯克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的五座机场,最远目标距前线超过5000公里,历时长达18个月,展示了乌情报网络对俄纵深的渗透能力。
其次,乌军采取多域协同突袭模式。一方面,集群饱和攻击让潜伏无人机在预定时间同步激活,以多批次、多方向突袭方式迫使俄防空系统顾此失彼。例如,梁赞州基地同时遭遇12架无人机攻击,防空火力被分散瓦解。另一方面,特种部队通过加密信道提供目标定位与电子干扰支援,弥补无人机末段制导精度缺陷,提高了攻击成功率。
此次行动不仅重创了俄“三位一体”核力量,还削弱了其常规战力与区域控制力。被毁和受损的战略轰炸机占俄现役总量的34%,直接削弱其空基核打击能力,尤其是对欧洲的核威慑效能。俄军被迫调整核战略,空基核弹头投送能力骤减,需更依赖陆基洲际导弹与潜射导弹,灵活性大幅下降。此外,图-22M3等机型承担对乌纵深常规轰炸任务,损失导致俄军对乌后方补给线的压制能力衰退,难以维持对顿巴斯库拉霍沃等关键据点的火力覆盖,为乌军提供了局部反击的机会。
技术层面,“蛛网”行动改写了战争规则。低成本无人机加特种渗透可以穿透数千公里防御纵深,迫使大国重新评估全域防御体系。无人机的作用也从战术升维至战略层级,实现了“非核力量摧毁核平台”的颠覆性战果。乌军整合星链通信、AI路径规划,实现超视距协同打击,未来若结合AI集群算法,可能进一步突破俄电子战拦截。
冲突升级方面,俄军已展开报复性打击,对乌能源设施、铁路枢纽发动密集导弹攻击,试图瘫痪乌后勤网络。特种部队渗透反制开始,俄情报机构锁定乌参与人员,在哈尔科夫等地实施针对性清除。此外,核威慑失衡引发战略焦虑,俄战术核武器部署风险上升,可能在飞地加里宁格勒或白俄加速部署“伊斯坎德尔”核弹头。北约预警级别提升,美智库评估俄可能以“战术核演习”展示威慑决心,避免盟友误判其核弱势。
“蛛网”行动的价值远超战术胜利,它用4000美元一架的FPV无人机重创了百亿美元打造的核威慑壁垒,证明“敏捷穿透”比“厚重装甲”更能塑造现代战场规则。然而,这种打破核禁忌的冒险也埋下大国冲突升级的风险。若大国效仿此类“斩首核平台”战术,全球战略稳定将面临未知深渊。
此次乌军“蛛网”行动可能是对俄军的报复。据乌克兰媒体报道,乌克兰武装部队陆军司令米哈伊洛·德拉帕特因对第239号训练场悲剧负有个人责任而辞职。此前,乌克兰陆军新闻处发布的消息说,俄罗斯方面向乌克兰陆军训练部队驻地发动导弹袭击,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导致12名乌克兰士兵不幸死亡,另有60多人受伤。
(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