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政府警告德国总理,德国卷入对俄战争,别忘了两次战败的下场 默茨的“金牛座”豪赌。2025年5月26日,德国总理默茨在柏林的一场记者会上宣布,德国将解除对乌克兰使用远程武器的所有射程限制。这意味着乌克兰可以使用德国提供的“金牛座”巡航导弹(射程500公里)直接打击俄罗斯本土目标。这一决定标志着德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之后,第四个允许乌军攻击俄本土的西方大国。
默茨的理由是:“战场形势已无法靠防御性援助逆转,必须赋予乌军战略反击能力。”然而,这一决策背后的原因可能更为复杂。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第一时间回应称,德国“已直接卷入战争”,并警告其正“沿着导致上世纪两次崩溃的老路滑行”。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也表示,如果德国用“金牛座”导弹袭击莫斯科,俄罗斯将回击柏林。今日俄罗斯总编西蒙尼扬则称,“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打击柏林”。
这些威胁的背后,反映出俄罗斯面临的困境。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乌军无人机对俄后方的袭击频率显著增加,炼油厂、铁路枢纽和能源设施频繁被打击,俄军后勤体系濒临崩溃。外交方面,普京提出的“和平条件”已被基辅和西方彻底拒绝,而德国、波兰、瑞典等国的军援升级,正加速北约构建“反俄联盟”。此外,俄军虽在库尔斯克、布良斯克等地取得局部进展,但整体战线仍被拖入僵持。若乌军获得“金牛座”导弹,俄军指挥中心、弹药库等关键节点将面临致命威胁。
默茨的决策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多重现实考量的结果。乌克兰的反攻受挫,俄军持续推进,仅靠防御性援助已无法遏制俄军攻势。德国试图通过远程打击武器扭转战场被动,为乌军争取喘息空间。同时,德国希望通过支持乌克兰重塑欧洲安全格局,削弱俄罗斯影响力,巩固自身“欧洲老大”地位。国内政治压力也是重要因素,默茨借“金牛座”决策释放强硬信号,既回应国内民意,也为未来选举铺路。此外,美国、英国、法国已率先解禁远程武器,德国若不跟进,将被边缘化。默茨的表态实则是对北约盟友的政治站队,避免被贴上“欧洲鸽派”标签。
德国的决策并非孤立行为,而是北约整体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允许乌克兰使用ATACMS导弹(射程300公里),英国和法国提供“风暴之影/SCALP”导弹(射程250-500公里),德国加入“金牛座”导弹行列(射程500公里)。这些武器的叠加效应将极大提升乌军的纵深打击能力。欧盟承诺加快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打击系统,并计划协助其本土生产导弹。冯德莱恩直言:“乌克兰需要的不只是盾牌,还应有利剑。”
波兰、芬兰、瑞典等东北欧国家已站在对抗前线,英法德的军援升级,标志着北约正构建一个以远程打击为核心的“反俄军事集团”。
俄罗斯的激烈反应表面上是捍卫主权,实则暴露了其战略困境。俄罗斯目前的防线难以承受乌军持续打击,通过威胁“打击柏林”,俄试图制造“核威慑”幻觉,迫使西方退缩。普京政府将德国定位为“直接参战方”,试图将国内经济困境、民众不满情绪外部化,转移国内矛盾。俄罗斯曾幻想通过“去军事化”乌克兰达成目标,但现实是乌克兰的抵抗比预期更强,西方的支持比预期更坚决。俄方的“红线思维”正在失效。
默茨的决策标志着俄乌冲突进入新阶段——远程打击主导、非对称作战升级、西方全面介入。“金牛座”导弹将使乌军能瘫痪俄军后勤、摧毁指挥中心,甚至直接打击克里姆林宫。俄方的“战略纵深”将不再安全。俄方威胁“打击柏林”,但实际操作难度极高。北约的防空体系、德国的军事准备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都会极大限制俄方行动自由。
德国的决策打破了欧洲长期“克制”的传统,标志着北约与俄罗斯的对抗全面升级。未来数月,俄乌冲突可能演变为“北约-俄罗斯”的直接对峙。默茨的“金牛座”决策是一场以政治野心为名、以军事升级为手段的豪赌。对德国而言,这既是“挺乌反俄”的政治宣言,也是重塑欧洲安全格局的尝试。但若俄方真“回击柏林”,德国将陷入更深的泥潭。对俄罗斯而言,这是一次“战略焦虑”的爆发。其“威胁外交”或许能短期震慑,但无法改变军事劣势与外交孤立的现实。对乌克兰来说,这是难得的“反击窗口”,但能否抓住机会,取决于乌军的战术执行与西方的持续支持。最终,这场豪赌的输家将是那个拒绝和平谈判、拒绝接受现实、拒绝承担战争后果的国家。(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