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印度为何用国产导弹升级阵风战机,真能让印度空军“起飞”吗?(2)

2025-05-27 10:35:32 来源:头条

表面上看,“阿斯特拉”的射程参数比“米卡”更具优势。但军事专家指出,Mk1型能取得远射程,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放大弹体尺寸换来的“物理增程”,而非某种革命性推进或制导技术的突破。从实际作战效果而言,能否实现高命中率、抗干扰能力、目标识别能力、部署效率等因素才是真正衡量一款导弹战斗力的关键,而不仅仅是“打得远”。

技术升级背后,暴露的是印度战略的混乱

对于这次“国产导弹换装阵风”的决定,专家王明志评论指出,印度空军最大的问题从来不在于导弹本身,而在于战略思维与建设能力之间的严重错位。

首先,印度在军力发展上仍将自己定位为“南亚霸主”,甚至寄望在中印边境或与巴基斯坦的空中交锋中抢占制空优势。但无论是工业基础、人才体系、还是战术协同能力,都未能支撑起这一“雄心”。结果就是装备越买越贵、系统越配越杂,却始终难以形成真正的战斗合力。

其次,印度军队在装备路线上的“左右摇摆”也极具代表性。一方面大量采购西方装备,如“阵风”、“阿帕奇”、“C-130”等美法系战机;另一方面,又保留甚至新购俄式Su-30MKI、米格-29等战机,导致后勤系统极为复杂,飞行员训练标准五花八门,维护成本高企。

而这次将“阵风”换装“阿斯特拉”,就又是一个技术体系交叉的典型——法国战机与印度导弹能否真正兼容、整合后的测试是否可靠、战时操作流程是否简便,这些问题一个也不能回避。否则,不仅不会提升战力,反而可能因“整合失效”成为短板。

打铁还需自身硬:导弹远不等于强军

从技术角度来看,“阿斯特拉”导弹能否在实战中实现其参数所描述的表现,还需进一步验证。尤其是其雷达导引头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性能、导引精度、空中目标识别等核心指标,目前并无大规模实战数据支撑。单凭几次成功测试,还远谈不上“成熟”。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