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押注Agent对决华为 AI芯片之争升级。黄仁勋表示:“DeepSeek R1是全球AI行业的一个礼物。”
华为和英伟达在芯片和Agent领域展开竞争。2025年5月19日,华为技术团队在开发者平台GitCode发布了一篇技术报告,分享了其昇腾芯片在超大规模MoE模型的推理部署技术。据称,在同等参数规模下,昇腾在MoE模型的推理部署性能已全面超越基于英伟达Hopper架构的推理部署性能,而DeepSeek基于国产芯片的部署方案,性能也已超越英伟达H100系列芯片。
此前的4月份,华为还宣布实现“CloudMatrix 384超节点”技术突破,在算力规模和推理性能上全面超越英伟达NVL72。同一天,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中国台湾台北市的Computex2025大会上发表演讲,宣布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推出下一代GB300芯片,并表示英伟达每10年将计算能力扩展约100万倍。此外,他还介绍了面向企业级Agent开发的RTX Pro以及面向开发者和个人的DGX Spark计算机。
黄仁勋认为,Agent本质上是数字机器,具备感知、理解和规划能力,包括各种数字化产品、物理形态的机器人以及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他预计,由于全球劳动力短缺,数字员工将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为了将AI技术带到传统企业,兼容传统企业的x86等企业软件系统,黄仁勋发布了具备30 PFLOPS FP4 AI性能和3 PFLOPS RTX显示性能的RTX Pro,配备800GB显存。
黄仁勋强调未来AI工厂的概念,其产能是token,公司会开始讨论每月生产了多少token,每小时产出多少token,就像衡量一个传统工厂一样。他认为,英伟达不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是一家AI基础设施公司,任何行业、企业与地区都将受到AI浪潮的冲击。
黄仁勋十分看重物理Agent——机器人,他说通过学习人类,机器人的能力在物理世界中是无法做到的,必须创造一个虚拟世界让机器人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的机器人。今年3月,英伟达开源了一个名为Isaac Sim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目前已被下载6000次;此外,英伟达与谷歌DeepMind团队、迪士尼共同开发的机器人物理训练引擎Newton也将在今年7月开源。在自动驾驶领域,英伟达于1月份就开始布局Thor汽车芯片以及Omniverse平台。
黄仁勋表示,AI竞赛是无限游戏,最终的赢家是能够大规模、高效应用技术的国家。传统意义上,英伟达和华为是两条赛道上的企业,但如今两家逐步走上了相同的赛道。黄仁勋多次提到不可轻视华为,如果英伟达退出某个市场,华为一定会迅速补位。今年4月,美国政府禁止英伟达在未经出口许可的情况下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导致英伟达未来不会再推出Hopper系列芯片。在这种情况下,华为昇腾系列芯片正在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一些客户要求专门部署国产芯片算力。
除了芯片领域,华为也在Agent方面进行了大量布局。在底层芯片技术上,华为有昇腾系列GPU芯片和手机芯片麒麟系列;在机器人领域,华为与优必选科技在深圳正式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展开合作。此外,华为旗下的哈勃投资了一家名为千寻智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华为的ADS(华为乾崑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合作车企已超过20家,包括赛力斯、长安汽车、北汽、广汽等。
一位创业者表示,在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政策下,一些科技大公司已经初步尝试使用国产算力芯片,效果还不错。他比喻说,面对一架破飞机时,最好的做法是一边飞行一边更换零部件,停下来是不可取的。(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