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以色列存在一种“互补性权力投射”协作关系,既放大了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也为以色列构建扩展地区影响力提供了支撑。这种运作逻辑使以色列成为美国中东影响力的“放大器”,借此构建了远超其体量的地区话语权。
除了接受来自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以色列自身也在先进技术、军事装备等方面加大投入,打造“技术自主的军工复合体”。以色列是中东少数具备完整军工体系的国家,较高的军事研发投入推动其军事技术不断进步。以色列国防工业自主设计制造或同美国联合研发的武器装备,如“战斧”巡航导弹和“鱼叉”反舰导弹等,使其具备了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的能力;以色列“铁穹”防空反导系统等军事防御装备也在中东赫赫有名。
有了这些基础,以色列在地区内常采取“先发制人”的安全战略,以此构建和保持在中东的战略威慑力。以色列的安全战略可以概括为军事安全优先,经常将军事行动或战争视为最先选择而非最终手段。
以色列领土面积小,缺乏回旋余地和战略纵深。1967年以前,以色列整个国家的工业基地都暴露在邻国导弹射程内。飞机从叙利亚、约旦到以色列几个机场只需飞行3至5分钟。且领土边界很难获得中东诸多阿拉伯国家的永久性承认,“被赶下大海”一直是以色列最大的安全噩梦。
以色列认为,能否取得战场上的军事胜利直接决定了国家生死存亡。以色列习惯以“最坏情况”构筑自身安全战略,热衷于通过先发制人、境外御敌等方式维护自身安全。建国以来,以色列屡次主动挑起战争,如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1982年和2006年的对黎巴嫩冲突等。除了发动大规模战争,以色列还在1981年空袭摧毁了伊拉克新建的欧西里斯核反应堆,在2007年以空袭方式摧毁了叙利亚核反应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