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印度就空战失利甩锅中国有何意味 转移国内矛盾

2025-05-19 20:20:53 来源:阿伟观世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5月1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了印度军方关于“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防空系统协助”的指控。毛宁表示,中国始终秉持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理念,重视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并呼吁双方保持冷静克制,避免局势升级。对于具体技术合作细节,毛宁建议向中方主管部门了解。这一表态体现了中国在军售问题上的审慎立场。

中国在印巴问题上坚持客观公正,反对将军事合作政治化。毛宁指出,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中方愿为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这种立场与中国在联合国等多边平台的一贯立场一致,支持通过对话而非军事手段解决争端。

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的防空系统均为防御性装备,旨在帮助巴基斯坦提升自卫能力,而非介入冲突或针对第三方。例如,“寂静狩猎者”激光防空系统在实战中成功拦截印度无人机群,单次拦截成本仅需32度电,有效保卫了关键设施。这种合作符合国际法和不干涉内政原则,与印度试图通过军事手段压制巴基斯坦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印度此次指控带有明显的舆论战色彩。印媒援引匿名军方人士消息称,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部署的“猎鹰-80”防空系统和“寂静狩猎者”激光系统来自中国,但未提供独立第三方验证。中方未直接回应具体指控,而是将问题交由主管部门处理,既避免了对不实信息的被动回应,又维护了外交话语权。

中国为巴基斯坦构建的立体防空网络在近期冲突中表现突出。红旗-9BE防空系统在卡拉奇军演中与枭龙战机协同作战,15秒内完成目标分配,命中率高达95%;航天南湖提供的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400公里,成功预警印度空袭行动,为巴方争取了拦截反应时间。这些装备的实战效果不仅提升了巴基斯坦的防御能力,也为中国军贸拓展提供了良好口碑。

中巴合作已超越单纯的装备出口,形成装备+体系的协同模式。例如,歼-10CP战机通过数据链与ZDK-03预警机、红旗-9P防空系统实时共享战场信息,使巴基斯坦空军的战场感知能力提升三倍。这种整合能力在5月7日的空战中尤为关键——巴军通过歼-10CP的头盔显示器直接接收预警机数据,并指挥枭龙战机实施多方向突袭,最终以“零损失”击落3架印度“阵风”战机。

巴基斯坦的防御体系中,70%的主战装备来自中国,包括歼-10CE战机、S-20P潜艇等。这种合作不仅巩固了中巴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也对印度形成战略威慑。例如,巴基斯坦054AP护卫舰搭载的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可在印度舰载机航程外发起攻击,直接威胁其维克兰特号航母战斗群。

印度在近期冲突中表现不佳,其“阵风”战机被中国制防空系统击落,S-400防空系统发射车被巴方摧毁,暴露出装备万国牌、体系整合差的致命缺陷。为缓解国内对军方的批评,印度试图通过渲染“中国介入”转移公众注意力,将冲突失利归咎于外部因素。此外,印度海军近期在阿拉伯海部署36艘军舰(占其现役兵力43%),试图通过海上威慑重塑战略格局。指控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防空系统,可为其后续军事行动制造“正当性”,例如以“反制中国威胁”为由扩大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

印度试图通过炒作“中国威胁”争取美欧支持。然而,美国在此次冲突中态度微妙——虽在停火谈判中扮演调解者,但印度对其贡献态度冷淡,反而强调“停火是印巴直接对话的结果”。这种矛盾折射出印度在“战略自主”与“联美制华”间的摇摆。

印度海军频繁进行实弹演习,而巴基斯坦在阿拉伯海的演习区恰好覆盖印度舰队主要活动路径,双方舰艇最近距离不足50海里,易因机械故障或通信失误引发擦枪走火。若印度继续在边境挑衅,可能迫使巴基斯坦进一步依赖中国支持,形成“冲突-军援-反制”的恶性循环。此外,卡拉奇港承担巴基斯坦90%的外贸运输,国际商船为规避风险已大规模改道,导致巴方每日损失约300万美元关税收入。若对峙持续,可能引发巴方经济危机,进而影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莫迪政府若无法通过军事手段取得突破,可能面临执政合法性危机。

印度鲉鱼级潜艇可携带“布拉莫斯”导弹(射程300公里),而巴基斯坦“巴布尔”巡航导弹(射程700公里)已实现舰载部署。双方在海上核威慑领域的竞赛,可能打破南亚现有的核平衡,将地区安全推向更危险的境地。

中国外交部的回应不仅是对印度指控的驳斥,更凸显了以对话促和平的外交智慧。中方通过“装备输出+战略设计”,帮助巴基斯坦在“威慑平衡”中找到谈判桌的意义,这种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突破西方军事垄断的新范式。未来,中印巴三角博弈仍将持续。中国需在维护中巴传统友谊与拓展中印合作空间之间保持平衡,同时通过“全球安全倡议”凝聚国际共识,推动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南亚安全架构。对于印度而言,若不能正视自身结构性问题,其“印度洋霸权”愿景或将沦为空谈,而中国通过技术赋能与战略克制展现的大国担当,正为地区稳定注入不可或缺的正能量。(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

(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