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5月的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的红旗-9BE防空系统成功拦截了印度S-400发射的40N6E导弹,并摧毁其发射阵地,打破了S-400“全球最强天网”的神话。从技术参数来看,S-400的40N6导弹标称射程为400公里,但印度实际部署的48N6E3导弹射程仅250公里,且未获得最先进的40N6拦截弹。相比之下,红旗-9BE射程达260公里,采用主动雷达复合制导技术,最高速度超过4倍音速,可同时追踪100个目标,反应时间较S-400缩短30%。更重要的是,红旗-9BE的抗干扰能力在实战中得到验证——其雷达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仍能稳定工作,而印度S-400因俄制雷达与以色列、法国装备不兼容,导致协同效率低下。
此次对抗中,巴基斯坦的FD-2000(红旗-9外贸版)展示了对超音速目标的拦截能力。当印度发射9M96E导弹拦截巴方霹雳-15空空导弹时,红旗-9BE不仅成功拦截来袭导弹,还通过数据链引导歼-10CE战机实施反制,形成了“探测-拦截-反击”的闭环作战流程。这种战术凸显了中国防空系统在多目标应对和抗饱和攻击方面的优势。
印度耗费60亿美元引进的5套S-400系统,单套价值超过15亿美元,但实际作战效能受多重因素制约。装备兼容性问题显著:S-400的俄制雷达无法与印度国产“阿卡什”防空系统、以色列“铁穹”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导致战场信息碎片化。部署进度也滞后,截至2025年5月,印度仅接收3套S-400,且最先进的40N6导弹尚未到货,难以形成完整的区域防空网络。此外,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机与S-400系统存在电磁频谱冲突,当“阵风”启动电子对抗系统时,会干扰S-400雷达的正常工作,暴露出印度武器装备“万国牌”的致命缺陷。
在定位导航领域,印度依赖GPS和本土IRNSS系统,但IRNSS的定位精度虽优于GPS,却因卫星数量不足导致信号覆盖存在盲区,尤其在山区和复杂地形下可靠性下降。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全面采用北斗系统,亚太地区定位精度达5米,具备抗干扰和短报文通信功能,为歼-10CE战机和红旗-9BE提供了稳定的导航支持。这种差异在5月7日的空战中尤为明显:巴方战机依托北斗引导实施超视距打击,而印度战机因导航信号不稳定被迫缩短攻击距离,最终被霹雳-15导弹击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