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印度媒体吹嘘“阵风”与苏-30MKI可以实现“完美配合”,但实际上“阵风”的超视距空战能力远强于苏-30MKI。如果印度空军将苏-30MKI作为对地攻击主力,而“阵风”执行空中护航任务,效果会更好。然而,5月7日的战斗显示,印度空军采用了相反的战术。
当天,印度空军以一个中队“阵风”携带巡航导弹,一个中队的幻影-2000携带制导炸弹,作为第一梯队发动空袭。苏-30MKI则在境内几十公里处执行警戒,也可能携带性能较差的制导炸弹和对地导弹,准备充当第二梯队。尽管“阵风”和幻影-2000成功执行了对地攻击,但随后被歼-10CP从远距离发射的PL-15E导弹击落。
此外,印度空军的重要基地位置过于靠前,例如巴廷达空军基地距离边境线只有80公里,部署苏-30MKI的帕坦柯特空军基地距离边境也只有150公里,几乎全都在PL-15E导弹的射程内。这种布局使得印度战斗机在起飞和降落时成为歼-10CP的活靶子。
巴基斯坦空军装备歼-10CP和PL-15E导弹后,打破了印度空军几十年来的“舒适区”。在预警机的配合下,歼-10CP和PL-15E的组合实现了100公里以上的超远拦截射程,改变了传统的空战模式。这种新的空战打法不仅是印度空军从未遇到过的,也是西方空军至今未经历过的。
(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