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越来越多地存在于云端、代码、图像、坐标和权限中。技术平台、数据算法和商业通信系统构成新一代战争的“基础设施”。在中东战区,行动情报通过Telegram加密传递,目标位置由GPS卫星定位,打击录像上传至YouTube供传播与威慑。美军依赖微软、亚马逊、Palantir等平台构建其图像识别与战术反馈系统。在乌克兰,Palantir提供实时图像识别系统,微软Azure托管军方通信与数据,AWS提供卫星图像分析与数据备份。乌军作战端口完全嵌套在这些平台基础之上。马斯克的星链提供前线通信支持,其服务区域的开启与关闭直接影响乌军攻防部署。战争的部分关键权限已被深度嵌入平台架构之中。星链对乌军部署的影响即是明证。乌军的前线通信、导航与打击反馈等核心功能均依赖该系统的服务开启与区域授权。“平台权限即战争权限”的现实逻辑在战场上愈发清晰地显现。战争不再是士兵对士兵、舰队对舰队,而是平台与平台、算法与算法的对抗。对网络结构、数据路径与节点协定的控制日益成为主导战争形态的决定性力量。
这种以平台为核心的作战逻辑通过更隐蔽但更具智能特征的武器系统进一步展开。例如,“金牛座”远程巡航导弹不仅具备超视距打击能力,还配备自主图像识别与地形比对模块,在GPS信号中断或被干扰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依靠内建算法完成目标识别与路径规划,实现远程精确打击。其核心能力在于“自主”与“抗干扰”。这类武器表面看仍属“有人决策、无人执行”的模式,但实际上其“任务自主化”程度已经越过传统边界,构成了战争技术架构中的第二层平台:算法-导航-决策三位一体。这不仅是武器形态的演变,更是战争逻辑的结构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