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二次上台执政满一百天前夕,他的民调创下了过去80年来历任总统的最低纪录。在他的外交、关税等政策下,美国经济面临衰退警告,盟友与邻国愈加提防,全球经济与合作机制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美利坚帝国的霸权根基似乎已经动摇。
如何评价特朗普“百日执政”以来的施政方向与落实效果?这些政策给美国形象、利益与实力带来了哪些冲击?为什么美国的外交日渐混乱?回过头复盘,中国对特朗普“第一波冲击”的应对效果如何?就以上问题,观察者网对话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文教授。
王文认为,特朗普主义基本上已经成为世界和美国舆论场中的笑话。从国际舆论层面来讲,看不到对特朗普主义的肯定,更不用说有任何赞美或积极的评价。可以说,过去100天的执政体现出他作为一个没落帝国领导者的毫无作为。这种毫无作为与特朗普本人有很大关系。特朗普志大才疏、有勇无谋、忠奸不辨、好大喜功。作为一个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天然大国,未来四年,美国肯定会存在下去,但基于实力、信用和价值观基础之上的美式霸权、美利坚帝国的百年基业将毁于特朗普之手。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四年还蛮特别的,有三点参考意义特别重要。首先,对于全世界来讲,未来四年恐怕要适应特朗普2.0时代持续体现出来的“另一半美国”的保守、孤立、封闭、挣扎、退守、自私、无常、焦虑、纠结与暴躁的一面。现在,特朗普还有约40%的支持率,那些支持人群文化水平不高,盲目崇拜特朗普,撑起了他的基本盘。虽然其中有部分人现在变成反对者,但整体上,特朗普在美国还有至少30%的“死忠粉”,他们会支持特朗普做任何事。在这些人的支持下,美国作为一个没落帝国,在特朗普未来1300多天任期里会时不时爆发出“更年期综合征”,即我们常讲的不确定性。要对未来做好心理准备,无论他做什么,都不应该感到吃惊,要以平常心的方式去对待。
其次,未来四年世界恐怕要进入“没有美国政府”的时代。世界还要运行下去,但不会越来越频繁地同美国联邦政府打交道。许多议题上已经看不到美国联邦政府的身影,比如气候变化、高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公共卫生事业、国际人权合作等等,因为特朗普选择统统退出这些国际组织。未来,世界各国要开展各种各样的全球治理工作,可能都没有美国联邦政府参与。
第三,世界恐怕要做好准备,防范最坏情况的发生。理由是特朗普明显陷入一种“困兽犹斗”的状态,他现在什么事情都没做成,可能通过一些疯狂的举动来摆脱内政困境与外交成绩的匮乏。比如,美国会不会采取激进的行动,全面吞并格陵兰岛、以扩张主义的方式对待巴拿马,甚至对加拿大采取某种激进行动?这会让全世界陷入到自二战结束以来最糟糕的混乱状态。此外,考虑到美债面临的信用危机,美国当前的经济困境,不能排除特朗普剩下1300多天任期里,全世界出现一场规模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世界级经济危机。我们要做好准备,要有足够的韧性去迎接最坏情况的发生。
特朗普上台100天的主要政策议题都陷入困境,无法实质性兑现选举承诺,特朗普2.0已经提前进入“乏力时代”。从学理的层面来讲,特朗普的执政进入到“乏力时代”,他可能没有足够力量再去改造什么进程。特朗普过去100天,按照网民的调侃,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二百五”,啥事都没干成。例如,再度退群、政府裁员、放松监管、驱逐移民、扩张领土、接管中东、美俄谈判、压制欧洲、削减援助、全球加税等十件事,基本上都是乏善可陈、痕迹寥寥。
特朗普不得不推迟、豁免、认怂其全球关税计划。他曾称每天将“多收20亿美元关税”,实际上,3月份美国比去年只多收了2亿美元关税,造成的损失是经济增长率下调0.9%,全年直接经济损失超2000亿美元。因此,特朗普执政进入“垃圾时间”这个说法并不为过。从学理角度来分析,特朗普政府的“百日维新”显然是失败的,接下来,他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能够做成的事并不多。
美国外交领域的乱象某种程度上源于政府内部两派人的争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位年轻教授哈尔·布兰德斯写过一篇文章说,“每位美国总统都有一个外交政策思路,但是特朗普有五个”。这体现了特朗普团队内部的混乱。既因为建制派与他本人的意志存在对立,而且他的团队中,有大量人士会按照总统的偏好去设定外交动向。布兰德斯把目前美国的外交政策分为五派:全球鹰派、亚洲优先派、回归美国派、经济民族主义派以及让美国再度伟大强硬派。这些派别彼此有一定重合,但也有一定分别。他们都在迎合特朗普的偏好,“揣摩圣意”。而这背后典型地反映了“美国大战略的终结”,美国越来越缺少大战略家。
美国当下的外交政策混乱,其实体现了近年来美国战略研究界的没落。整个美国战略研究界的研究功底在急剧下降,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是非常粗浅、非常内化的,即在通过想象和自我中心式地描绘与思考世界。此外,当下美国外交的不确定性与飘忽性,主要源于美国社会的分裂,导致美国民族陷入了“内分泌混乱”。
面对过去100天以来特朗普在外交、经贸各个层面发动的冲击,现阶段可以总结出以下应对经验教训:中国政府为应对特朗普2.0时代的关税战做了多年准备,处理冷静且具有战略定力,回击精准,体现出了我们作为一个全球大国的正义感、战略韧性与高格局。在细节处理的层面,通过对等反制、精准回击,避免关税无限升级,且与欧盟、东盟等其他国家和组织深化合作,更好地阐述了自己的立场和与全球合作的意愿。中国政府的表现绝对可以打高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也肯定了中国政府在这次关税反击战中的作用。
国内金融界也做得不错。4月份以来,中国股市整体上保持了稳定,稳中有进,折射出了整个社会预期的稳定。然而,对于特朗普2.0时代汹涌的关税战,国内的知识界依然准备不足,对外阐述、观点传播做的不足,反击力道还不够,甚至许多学术研究界,尤其是自然科学研究界的人士还在“迷恋”美国,抱怨我们的数据库没法用了、仪器没法用了,未来会怎么样。事实上,美国自特朗普1.0时代就开始打压中国,华为从2018年起就全面转型,现在华为已经百分之百实现国产替代。然而,我们自然科学研究界,过去七年来在国产替代层面上的表现还应该更努力一些。
未来在平视美国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警惕三种症状:一是“恐美症”,仍然惧怕美国、害怕同美国开展斗争;二是“恋美症”,尤其是一些自然科学研究界的人士,要防止仍然对美国念念不忘,好像没有美国,我们就没法搞研究、搞创新似的;第三是“防美症”,这主要是指不少社会科学研究界人士。事实上,要与美国人“扭抱缠斗”。中国的社科界人士应该更多地去与包括美国人在内的西方人士交流。未来四年,我们应该体现出反向塑造美国与世界的这种能力,要体现出中国式的全球领导力。一方面,要去不断地塑造中美关系朝相互尊重、合作、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时代发展。另一方面,敢于斗争,也善于斗争,体现出以斗争求合作的强大实力。同时,未来四年要进入真正的“全球外交”时代,把更多的重心放在非美国的世界,欧洲、东盟、非洲、拉美等等。最后一点,要通过技术手段、智能科技突破,进入“全民外交”时代。通过出国旅游、对外免签,让更多外国人走进来,更多中国人走出去,更多跨境信息交换交流。(责任编辑:张小花 TT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