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次驳斥了美国关于中美之间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的说法。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通过发言人答记者问的形式回应称,有关言论纯属混淆视听,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任何磋商或谈判,更谈不上达成协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保建云认为,美国频繁释放中美关税谈判的虚假消息,证明在美国发起的第一轮关税博弈中已不占上风,这说明中国坚定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战略和政策是正确的。
特朗普在《时代》周刊的采访中声称已与中国领导人通电话,并且团队正在与中国就贸易协议进行积极谈判。然而,《纽约时报》指出,当被问及是否在中国宣布加征关税后与中方领导人通话时,特朗普拒绝回答。多家媒体分析认为,特朗普可能是指他今年1月就任后中美领导人的通话。特朗普的言论似乎旨在营造与中国的谈判取得进展的印象,以安抚紧张的金融市场。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强调,这场关税战是美方挑起的,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就应该纠正错误,停止威胁讹诈,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是新时期中美两国正确相处之道。一边说要达成协议,一边不断施压,这不是与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特朗普还在《时代》周刊的采访中提到,他已经达成了“200项交易”,预计很快会与寻求降低关税的伙伴国达成贸易协议。但其他国家对此持谨慎态度。特朗普在公开场合表示关税措施运作良好,但在私下里,总统团队并不那么乐观。美国主要零售商已经告诉特朗普,如果关税保持不变,商店货架可能会空空如也。许多依赖从中国采购产品的美国企业因高额税率而停止进货。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成昊认为,美方频繁制造中美关税谈判假象,一是为了测试中方反应,二是向中方施压,三是稳定美国经济,四是塑造国际形象。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表示,美方释放中美关税谈判的“烟雾弹”也是一种策略,引导其他相关方做出错误判断,从而让美国处于更有优势的地位。
日本首相石破茂呼吁美方重新审视关税措施,欧盟官员则表示,虽然希望尽快取得进展,但在关税问题上距离达成协议还很远。特朗普声称不会降低对中国的关税,除非中方作出实质性让步。有评论认为,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看法存在误解,认为中国依赖出口作为经济引擎,但实际上中国一直在扩大国内消费,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近期,中国召开的两场重要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面对贸易摩擦进入高强度阶段,中国表示要坚定信心、讲究策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此外,美国电商平台上的商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不少商家提高了售价,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历史低点,长期通胀预期攀升。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全球贸易战使美国发生自我引发的经济衰退的概率达到50%。(责任编辑:于浩淙 zx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