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严格执行人类清除计划!4月20日,美国加州兰开斯特市市长雷克斯·帕里斯提出了一项名为“致命救助”的提案,计划向无家可归者无限量发放芬太尼。这种药物比海洛因强50倍,滥用容易致死。市长声称此举旨在“自然减少群体数量”。
这个提案背后隐藏着冷酷的算计。兰开斯特市政厅计划采购纯度高达90%的芬太尼,直接表明了其草菅人命的意图。此外,计划在废弃工厂设置24小时自助领取机,避开公众视线,确保无家可归者的死亡不会引起过多关注。同时,资本集团还部署了移动停尸房和遗体焚烧设备,提供一条龙服务。
这一提案令人联想到电影《人类清除计划》中的情节。该电影虚构了一个由精英阶层操控的社会,他们通过暴力手段淘汰“无用之人”,以维持社会稳定。兰开斯特市的芬太尼提案则披着经济理性的外衣,将无家可归者视为财政负担,用药物剂量与死亡成本的对比来践行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市长帕里斯的观点与电影中精英阶层对弱势群体的蔑视如出一辙,都把人的生命价值异化为可计算的资源,将结构性社会问题归咎于个体“不适应”。
提案还暴露了深层次的问题。在数据至上的时代,痛苦成为必须掩埋的“脏数据”。美国83%的成瘾者是因为童年创伤,这无法被财政报表量化;美国720万保障房缺口是系统长期运行的漏洞;全美社区心理诊所平均等待周期长达87天,相当于宣告“该页面不存在”。
在东京新宿的胶囊旅馆和深圳三和人才市场,另一种“温和清除”正在上演。日本网吧难民支付1500日元每晚,获得2平米生存空间;中国三和大神用日结工资买挂壁面,对抗系统的吞噬;韩国考试院世代在5平米隔间里备考十年,成为社会齿轮的备用零件。这些群体虽然未被芬太尼清除,却被系统转化为“人形电池”,在低功耗模式下维持社会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