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48小时,印巴两军再度交火。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表示赞成中立调查袭击事件,以求公正。
短短几天内,印巴局势再度升级。继24日小规模交火后,克什米尔地区再次传出枪声。印度指责巴基斯坦先动手。4月26日,印度国防部发言人称,巴基斯坦军队在夜间使用小型武器对印军多个哨所开火,印方进行了反击。此前一天,印度也指控巴基斯坦在实控线附近攻击印军哨所。这两场小规模交火均未造成人员伤亡。
从这起事件背后可以看出一些细节。印度似乎在为下一步行动找借口。印度情报机构警告称,克什米尔地区可能将发生更多针对印度平民的恐怖袭击。尽管没有确凿证据,但在当前紧张局势下,这种宣传会增加民众恐慌情绪,煽动国内民粹力量。莫迪政府对巴基斯坦采取强硬立场,以吸引民众支持并巩固政治地位。一旦成功煽动民众敌视巴基斯坦,印度在外交和军事上很难做出缓和姿态,稍有让步就会被视为软弱,甚至可能摧毁莫迪的“强硬形象”。
因此,莫迪政府现阶段只能继续对巴基斯坦示强。为了获得国际社会特别是美西方的支持,印度需要在舆论上占据优势,将自己塑造成“受害者”。本轮印巴对峙的导火索是22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恐怖袭击事件,导致26人死亡,其中25名为印度公民。莫迪政府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赚取了外界同情。如今,印巴两军连续两天在实控线附近交火,印度军方坚称是巴基斯坦先动手,推卸责任。如果事态升级,印度可以宣称是巴基斯坦挑起事端。
这次交火还表明,印巴双方都在向边境调兵,极有可能擦枪走火。自克什米尔局势升级以来,双方都向边境增派兵力,包括坦克、炮弹等重武器。目前双方保持高度戒备状态,稍有误判就可能发生冲突。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警告称,印巴之间有可能升级为全面战争。
尽管局势紧张,但双方互不相让。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提出愿意参与对帕哈尔加姆恐袭事件的中立调查。如果查明真相,巴基斯坦与此无关,印度就没有继续发难的理由。然而,一些域外势力也在背后搅动局势,美国对印度的态度以及特朗普政府借印度制衡中国的意图,使当前局势更加复杂。(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