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关税政策打击多州支柱产业 光伏产业链受冲击!4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东南亚四国太阳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柬埔寨企业面临高达3521%的税率,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分别被征收395.9%、375.2%和34.4%的惩罚性税率。这一政策直接针对中国,迫使四国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这场关税风暴起源于一年前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第一太阳能公司在国会听证会上的控诉,声称中国通过东南亚四国向美国倾销太阳能板,导致美国工人失业。
韩国企业随后也指控中国“借道东南亚规避关税”,进一步加剧了对中国光伏产业链的围猎。美国此举意在破坏中国主导的全球供应链网络,降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并试图逼迫它们在中美之间站队。数据显示,2023年东南亚四国占美国光伏进口总量的77%,价值129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主导的产能占比近80%。美国商务部报告称中国通过技术转移和补贴将东南亚变为“光伏殖民地”。
面对高额关税,四国反应各异。柬埔寨因企业拒绝配合调查成为牺牲品,首相洪玛奈紧急召见中国大使,提议将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光伏园区升级为中柬能源合作示范区。越南采取“软抵抗”策略,在湄公河三角洲新建五个光伏产业园,并与中国签署四十项合作协议,加速中老铁路光伏组件专列运行。马来西亚则宣布东海岸铁路通车后,太阳能产品可通过铁路七天直达重庆,绕开马六甲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