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只会加剧美困境 债务危机与贸易乱局!美国发动的大规模关税战,主要驱动力来自其日益严峻的债务困境。截至2025年,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120%。当年需偿还的到期债务高达9万亿美元,财政压力巨大。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加征关税短期内增加财政收入,预计2025年关税收入可达2170亿美元。借助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美国试图将国内通胀压力向全球转嫁。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大量使用美元结算,形成“贸易逆差—美元输出—资本回流”的循环。美国利用这一结构性优势,即便提高关税,仍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进口需求。然而,关税收入对缓解美国庞大债务危机作用有限。美国此举更深层次目的是通过贸易胁迫手段延缓美元体系因过度负债和滥用货币霸权可能引发的崩溃,继续维系从全球获取“铸币税”的特权。但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无法解决债务问题,还会破坏全球贸易秩序,削弱美元的国际信用。
这场关税战也是美国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的一种表现。长期以来,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问题严重,大量工厂外迁导致蓝领工人失业率上升。中低收入家庭的实际收入长期停滞不前,民众生活压力增大。部分政客为了转移国内民众对经济困境的不满情绪,将矛头指向所谓“不公平贸易”。特朗普以“让美国再次伟大”为口号,将加征关税包装成保护本土产业、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迎合部分选民的保护主义情绪。例如,美国中西部的“铁锈地带”以及一些农业州,在之前的贸易战中遭受重创。美国政府一方面通过财政补贴安抚受损产业从业者,另一方面通过舆论宣传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国家的“贸易威胁”,短期内维系了政治基本盘。但从长远看,这种策略对美国经济造成更大伤害。关税增加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3800至5000美元,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12年来最低水平。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获得政治利益,却严重损害了美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加剧了国内经济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