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声称美国向“中国乡巴佬”借钱来购买中国制造的东西。这一言论迅速引发广泛批评。
万斯接受福克斯采访时表示,通过给中国贴上“落后”和“占美国劳动阶层便宜”的标签,刻意强化这种刻板印象。这种做法不仅放大了美国民众的屈辱感与危机感,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制造合理性,更通过对立叙事煽动民粹主义情绪。社论反问道,在当今国际贸易格局中,究竟是谁更像传统意义上输出农产品的“乡下”,谁又在依赖对方的先进商品和资金?
社论进一步指出,万斯言论的背后代表着美国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长期以来,美国精英们自诩为“上帝选民”,不打算理解历史悠久、文化根基迥异的文明,更遑论加以尊重。文章写道,连美国内部的“他者”他们都惯以歧视和压迫,对于非西方、非白人的轻蔑并不令人意外。
此外,社论还批评道,习惯了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只求“赚钱”的香港对殖民主义的批判与反思有限。对于“乡巴佬”的轻蔑与万斯同样骇人。“香港01”认为,香港成为“中介”之前需具备自身思想和文化本位,一方面深入理解国家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以批判眼光看待西方文明的复杂性,这样才能在动荡的世界大局中找准定位。
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幕典礼上的发言讽刺了万斯的言论。现实情况是,中国向美国进口的是大豆、肉类等农产品,而美国从中国购买的却是苹果手机、个人电脑以及稀土等高附加值的工业品和关键原材料。这说明美国不仅在生活科技产品上依赖中国,就连政府的财政支出也依靠中国购入美国国债,相当于持续借钱给联邦政府。
耶鲁大学法律系毕业的万斯应该明白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但他通过《绝望者之歌》一书知道美国蓝领民众的情绪。万斯对中国加贴落后、占了美国劳动阶层便宜的刻板形象,轻易放大美国人的屈辱感和危机感,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提供支持,并通过对立叙事煽动民粹主义。政治论述或许不介意数据事实本身,而在于其背后的偏见与傲慢。
美国精英自诩为“上帝选民”,习惯于从自身力量——尤其是军事、科技、金融的角度衡量世界。他们不打算理解历史悠久、文化根基迥异的文明,更遑论加以尊重。若连美国内部的“他者”都惯以歧视和压迫,对于非西方、非白人的轻蔑自然也不令人意外。
美国历史上充斥着对原住民的土地掠夺、文化清洗和暴力压迫。非裔美国人遭受奴隶制、种族主义理论和吉姆克劳法的迫害。2020年乔治·佛洛伊德遭白人警员以膝压颈致死,“黑命贵”运动揭示了种族歧视在美国社会依然严重。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非白人演员的能力和贡献长期被忽视,杨紫琼获奖打破了好莱坞对亚裔的刻板印象。
在过去数百年,这种傲慢和偏见由西方凭借硬实力扩展到国际秩序、全球化的过程中。看似客观中立的国际法深受欧洲中心主义影响,事实上也由帝国主义扩张所推动。欧洲以外的政治体因“不够文明”、“缺乏治理能力”等借口被剥夺平等的国际地位。殖民干预、不平等条约甚至直接征服也因此得以披上“合法”外衣。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列强处于主导地位,剥削被视为“边陲”的殖民地和发展中国家。西方所谓的先进、自由和文明建立在对非西方世界的垄断和榨取之上。中美贸易在过去几十年支持了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的不是任何一个国家,而是将西方和非西方视为核心和边陲的二元对立思维。
香港人不应是万斯的受众,也不应跟特朗普的支持者一般见识。然而,以为中国落后和原始的偏见可能不遑多让。香港对殖民主义的批判与反思有限,对于“乡巴佬”的轻蔑甚至同样骇人。“东西文化交汇”的宏大叙事淡化了殖民统治下的不平等与剥削。
香港因独特的历史际遇成为国际大都会,成为西方进入中国的门户。过去在中西方的资本流动、贸易往来中获益良多,但旧制度已显得摇摇欲坠。新兴经济体崛起,金砖国家经济规模堪与七国集团分庭抗礼。特朗普所代表的美国霸权试图力挽狂澜,关税战只是国际政治及经济激烈动荡的开端。香港需具备自身思想和文化本位,深入理解国家的发展模式,以批判眼光看待西方文明的复杂性,才能在动荡的世界大局中找准定位。(责任编辑:于浩淙 zx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