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舰艇频频被乌击沉 俄海军没落了吗

2025-04-16 10:37:25 来源:头条

俄罗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海洋强国,数百年来始终重视海上力量的建设与扩张,其海军部署横跨欧亚两洲,分布于巴伦支海、波罗的海、黑海及日本海,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分守四大战略方向。然而,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爆发,尤其是在黑海战场上俄舰艇接连遭乌军无人艇与导弹袭击重创,外界开始质疑:俄海军是否已步入衰败的轨道?

海军辉煌的历史积淀

俄罗斯海军可追溯至1696年彼得大帝创建亚速海舰队,正式奠定海军体系之基。其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在黑海拓展俄势力,组建黑海舰队并将塞瓦斯托波尔港作为基地,使俄得以在黑海立足。进入20世纪,尼古拉二世推动潜艇部队建设,尽管在对马海战遭遇惨败,却开启了俄海军潜艇发展的篇章。

苏联时期是俄海军的巅峰时代。到二战爆发前夕,苏联海军已具备规模庞大的舰船和海军航空兵力量。冷战期间,苏联更是奋起直追,在弹道导弹核潜艇、航母等高端作战平台上快速成型。1980年,苏联海军总兵力达45万人,舰艇总数逾400艘,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海军强国。

战争揭开“硬伤”:俄海军面临五大困局

第一,舰艇老化严重,现代化进展缓慢。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超过1300艘舰艇的庞大舰队,但如今仍在役的仅剩约220艘,其中多数为服役超过30年的老旧舰船。尤其是辅助舰艇,不少已服役超过半个世纪。此外,俄海军航空兵也从苏联时期的1700余架锐减至不足200架,功能覆盖范围和打击能力大幅缩水。

第二,地理割裂使四大舰队难以协同作战。
地理位置使俄四大舰队分处孤立海域,难以联动作战。冷战时期,华沙条约成员国提供了部分联通与后勤支持,但如今这些国家已悉数加入北约,俄海军被严重制约在各自海域内,缺乏战时合围与支援能力。

第三,财力捉襟见肘,造修船计划接连受阻。
由于经济萎缩和国防预算紧缩,苏联解体后的15年间俄海军几乎未造新舰,大量舰艇因缺乏维护提前退役。同时,造船产业链断裂严重,尤其是原本依赖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的配套设施和技术人员资源的断供,令俄海军“修舰难、造舰更难”。

第四,造船工业体系崩塌后复苏乏力。
苏联时期舰艇建造高度分工,例如大型战舰集中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而俄罗斯多负责驱逐舰及以下级别船只。如今,三分之二的苏式造船厂已关闭,仅剩五六家苟延残喘。俄政府通过对外军售维持企业生存,但重建成体系的现代造舰工业仍需时日。

第五,侦察、打击及配套能力全面滞后。
苏联解体后,俄失去了部署全球目标侦察与中继指挥的太空卫星网络。现阶段,俄舰队对远程目标的侦察能力仍局限于300公里以内,远低于西方标准。此外,无人装备发展滞后,俄在反制乌克兰卫星引导无人艇攻击上手段有限,防御能力屡屡破防。

核潜艇:依旧是压舱石

尽管水面舰艇方面颓势尽显,但俄海军在核潜艇领域依旧保有强势地位。自苏联时代起,俄就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台风”级、“亚森”级等战略和攻击型核潜艇,其射程长、武器搭载量大、隐蔽性强,是海军不可替代的威慑力量。

目前,俄海军现役潜艇超过70艘,其中包括20多艘战略核潜艇与20余艘常规动力潜艇。“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和“亚森”级攻击核潜艇,已成为俄海军未来的主力舰种,搭载高超音速“锆石”导弹与“口径”远程巡航导弹,具备极强的突防与反打能力。尽管整体军费受限,但俄罗斯始终将核潜艇的发展置于优先地位,以维持其“三位一体”核战略中海基力量的稳定性。

重振雄风:纸面规划能否落地?

面对日益严峻的现实困局,俄罗斯政府已将重振海军提上议程。《2030年前俄罗斯联邦海军行动国家政策基本原则》明确提出,要恢复世界第二大海军强国地位。2024年,普京宣布撤销旧有的海事委员会,设立国家级海事协调机构,并计划建造40艘新型战舰,强调自主研发和高科技应用的融合。

目前,俄海军已有30余艘舰艇处于在建状态,涵盖新一代常规潜艇“拉达”级、636.3型潜艇以及一批轻型巡逻艇和导弹艇。然而,重建并非易事。俄海军部署广泛、海域复杂,发展难以均衡推进。加之乌克兰战争持续消耗国家财政,海军难以优先分配军费资源。此外,现代战争对侦察、通信、精确打击、工业基础等多方面提出系统性要求,俄海军发展仍面临诸多短板。

俄海军的未来在重塑而非重建

可以说,如今的俄罗斯海军正处于夹缝之中。一方面,它仍然保有战略核潜艇这张压舱底牌,在核威慑与长程打击方面具备难以撼动的地位;另一方面,其水面舰队多为老旧舰艇,防护能力薄弱,缺乏新式编队与空中支援,难以应对现代化作战手段的冲击。

俄海军的未来,不在于复制苏联时期那种“靠数量压制”的思路,而在于如何重塑一支灵活、精干、技术领先、结构合理的现代化舰队。真正的挑战,不只是造船、造炮,更是全产业链、全体系的战略复苏。在当前国际局势持续动荡、经济制裁层层加码的背景下,俄罗斯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技术和时间完成这一复苏,仍需打上一个问号。(责任编辑张佳鑫)

(责任编辑张佳鑫)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