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尹锡悦内乱案公审细节公布 检方与辩护激烈交锋

2025-04-15 09:48:26 来源:每日一学

尹锡悦内乱案公审细节公布 检方与辩护激烈交锋。韩国总统尹锡悦因涉嫌“内乱罪”于2025年4月14日迎来首次公审,这是宪政史上首次在任总统被起诉的案件,引发全球关注。

检方指控尹锡悦于2024年12月3日与前国防部长官金龙显等人合谋,在无国家紧急事态征兆的情况下宣布违宪的“紧急戒严令”,并派遣国会警卫队和戒严军阻碍国会解除戒严的决议案。检方提交的公诉状长达百余页,强调其行为目的是通过武力手段巩固权力,扰乱民主体制。

尹锡悦及其律师团全盘否认指控,称紧急戒严是总统为应对“国家安全威胁”的正当权限,并指责检方调查程序违法。其律师称,公调处(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无权调查内乱罪,证据系非法收集,要求法庭排除相关证据。尹锡悦方面还强调“自愿被捕”是为避免警民冲突,试图塑造“顾全大局”的形象。

首次公审的核心争议点包括法律程序合法性、证人证词可信度以及总统职权边界。检方与辩护方围绕公调处权限、证据有效性展开激烈交锋。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外交部长官赵兑烈作为首批证人,将陈述戒严令发布前劝阻尹锡悦的细节,其证词可能成为定罪关键。尹锡悦是否滥用宪法赋予的紧急权力,将成为韩国司法史上的标志性判例。

尹锡悦公审事件加剧了韩国社会的深层矛盾,民众对政治信任度降至冰点。反对派与支持者对立严重,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等群体认为公审是“法治的胜利”,呼吁严惩尹锡悦;而保守派民众则指责此为“政治迫害”,声援总统“捍卫国家安全”。社交媒体上,“#尹锡悦审判正义”与“#守护总统”等话题持续发酵,极端言论频现,反映社会价值观的严重割裂。

执政党内部分裂,国民力量党内部分为“切割派”与“死忠派”,前者担忧事件拖累政党形象,后者则坚称尹锡悦遭构陷,党内凝聚力岌岌可危。在野党借机推动弹劾后续议程,执政党则采取拖延战术,国会陷入“议案拉锯战”,重要经济法案停滞,政府运作效率大幅下降。

市场信心受挫,韩元汇率波动加剧,股市外资撤离,企业因政策不确定性暂停投资,失业率攀升至近年高位。首尔光化门等地频现万人集会,示威者要求“总统下台”或“还尹锡悦清白”,警方严阵以待,社会秩序面临挑战。

尹锡悦案不仅撼动韩国国内,更冲击国际社会对韩国法治与稳定的认知。尽管尹锡悦政府此前推行亲美政策,但美国公开支持逮捕行动,称其“彰显司法独立”,实则担忧尹锡悦的“冒险行为”破坏东北亚稳定。尹锡悦任内对华强硬政策已影响经贸合作,若韩国政局持续动荡,中韩在半导体、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可能进一步受阻。

国际评级机构警告韩国政治风险升高,可能下调主权信用评级,加剧资本外流。三星、现代等财阀担忧政局波及全球供应链,正加速转移部分产能至东南亚。国际社会质疑案件背后的政治操弄,认为韩国民主“形式大于实质”。韩国历任总统多因丑闻下台,尹锡悦案再次印证“青瓦台魔咒”,削弱国际投资者对韩国长期稳定的信心。

尹锡悦公审不仅是法律事件,更是韩国民主制度的一次压力测试。若司法能顶住政治干预公正裁决,或为韩国重塑法治权威提供契机;反之,若沦为党派斗争工具,恐将国家推向更深的分裂深渊。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审判注定成为韩国宪政史上的分水岭,其涟漪效应将持续冲击东亚乃至全球格局。(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

(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