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棘手的是,面对一旦爆发的区域性冲突,美国潜艇从本土部署到亚太前线往往需要数周甚至更久,这种滞后的调动能力在高节奏现代战争中极易成为致命弱点。
弗吉尼亚级难产,造舰能力陷入瓶颈
除了战略核潜艇,美军在攻击型核潜艇的更新换代上也遭遇重挫。原本美国希望通过弗吉尼亚级潜艇批量生产,巩固在水下作战的优势,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根据美国海军原计划,到2028年要将弗吉尼亚级产能提升至每年两艘,但目前的实际产量只能维持在1.1至1.2艘之间。
美国对中国威胁最大的核潜艇力量信誉一落千丈,到底发生了什么?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多方面叠加:首先是造船厂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其次是供应链长期中断,关键设备交付屡屡拖期。例如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负责的涡轮发电机,以及亨廷顿·英格尔斯公司制造的艇首结构组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期,进而拖累整个项目进度。
美国防部内部已有声音警告,如果哥伦比亚级与弗吉尼亚级继续“双双拖延”,那么美军水下力量的代际更替将遭遇系统性崩盘。眼下的现状是,美军曾引以为豪的核潜艇舰队正逐步走向“高龄化”,而新生代潜艇却迟迟无法补位。
中国核潜艇“加速前进”,反成美方焦虑源头
相较之下,中国的核潜艇力量正在迎来快速成长。近年来,093型攻击型核潜艇和094型战略核潜艇完成多轮升级,性能大幅跃升;更先进的095型和096型核潜艇也已进入建造或测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