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4%关税后,美国超市货架上出现了奇怪的变化。原本标价6美元的中国产洗发水一夜之间涨到12美元,而越南制造的牛仔裤却降价20%甩卖。这背后的原因是美国通过“关税手术刀”切割全球产业链,但最终受伤最深的是美国消费者。
今年4月2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加上此前两次10%的叠加税率,总税率飙升至54%。当中国对等反制后,美国威胁再加50%关税,最终形成104%的“死亡税率”。这种计算方式使美国进口商需支付高昂费用才能清关,导致普通美国人购买同款商品要多掏超过一倍的钱。经济学家测算,仅54%关税就使美国家庭年支出增加5400美元,而104%税率将直接让通胀率从2.6%飙至5%。
美国一边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另一边却对盟友痛下杀手。越南为讨好美国主动提出零关税,结果自家镀锌钢产品反被加征88%关税;墨西哥产的汽车零部件也被追加46%关税,导致特斯拉连夜将生产线撤回美国本土。
在佛罗里达州,超市货架正在上演“消费降级”的残酷现实:中国制造的儿童自行车从299美元涨到617美元,家长被迫购买二手货;浙江产的LED灯泡价格翻倍,美国人开始囤积墨西哥产的低亮度灯泡;最讽刺的是美国本土牛肉——因饲料成本暴涨(中国反制导致玉米进口价飙升),每磅价格突破9美元,中产家庭不得不改吃阿根廷罐头牛肉。经济学家称之为“回旋镖效应”: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90%成本转嫁给本国消费者。沃尔玛高管透露,已有23%的日用品因缺货或涨价被移出货架,而亚马逊上“如何自制洗衣液”的搜索量暴涨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