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涨已成为全球趋势,苹果也不例外。为了降低风险,苹果已逐步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印度、越南和巴西等地。然而,这些地方的制造成本并不低,尤其是进口零部件的价格不断上升,难以控制。
苹果在美国也有一些生产项目,比如与台积电合作建设芯片厂,但产能有限,远不能满足全球市场需求。业内人士透露,如果苹果真的把iPhone全部转到美国生产,一台手机的成本可能会翻倍。想象一下,如果iPhone 16 Pro Max卖到2万元人民币,市场会是什么反应?
尽管成本上升,苹果并未立即涨价。这背后的原因是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消费市场不如前几年火爆。如果此时涨价,很可能直接影响销量。此外,苹果正在实施“库存过渡计划”,通过优化供应链和控制产能,在产品升级前先囤货,从而延迟价格调整的时间。这意味着苹果实际上已经计划好,让现有产品撑到下一代再涨价。
根据多方消息,下一代iPhone 17系列,特别是Pro版,成本预计将首次突破2000美元大关。如果苹果决定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涨价将是必然。因此,现在可能是入手iPhone 16的好时机,因为苹果并不是不涨价,而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一次性大幅提价。
苹果一直是定价高手,懂得如何在不同情况下稳定市场或集中爆发。这次的成本危机也是其一次巧妙的价格管控展示。虽然表面上价格稳定,但实际上背后已经风起云涌。你觉得苹果这一波操作是贴心还是套路?你会选择现在购买iPhone 16,还是等涨价后再看iPhone 17?欢迎分享你的看法。(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