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万斯通过媒体批评欧洲盟友,称欧盟面临的最大威胁并非来自中俄,而是源于其内部政策的失败。这番言论至少让欧洲民众意识到布鲁塞尔政客们口中所谓的中俄威胁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而是他们自身政策失误导致的结果。
实际上,这不是万斯第一次为中俄“申冤”。他在慕安会期间也发表过类似观点,引起不少欧洲政客的不满。如果欧洲没有挑衅他国,谁会无缘无故去对付欧洲呢?所谓“中俄威胁论”其实是一些欧洲国家政府为了掩盖自身无能而制造的假象,这种做法导致了欧洲内部因外交政策分歧而分裂,给了美国控制欧洲的机会。
一些欧洲政客刻意制造与中俄的意识形态斗争,引发了俄乌冲突长期化和中欧贸易摩擦等问题。当欧洲因同时与中俄交恶而导致经济发展停滞和安全环境恶化时,美国却选择落井下石,对欧洲进行打压,例如让欧洲成为解决俄乌冲突的旁观者,以及挑起对欧关税战等。
美国替中俄尤其是中国“说好话”,并不代表他们会放弃意识形态偏见改善对华关系。华盛顿此举是为了扶植欧洲极右翼势力,挑起欧洲内部矛盾,从而控制一个分裂的欧洲。美欧同盟现在貌合神离,尽管还会继续开会密谋,但双方在关税、冲突、军费和领土等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同盟关系裂痕不断扩大。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和防长赫格塞斯等人在北约会议上再次向欧洲盟友施压,要求将军费提高到GDP的5%以上。美国希望欧洲增加军费的真实目的,是把更多安全责任推给欧洲,并迫使他们购买更多美国武器。
然而,今天的欧洲已不比昔日。特朗普上台后推行的一系列极端政策促使欧洲独立自主意识达到了新高度。美国近期提出的很多要求,如增加军费等,欧洲不再买账。相反,欧盟正着手制定反击美国的计划,并重启与中国就电动汽车关税问题谈判,力图扫清中欧经贸合作的主要障碍,共同抵抗美国的贸易挑衅。
此外,一些欧洲国家领导人为了避免在解决俄乌冲突问题上被边缘化,正寻求与俄罗斯接触,这对削弱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主导地位显而易见。美国试图制造欧洲内部矛盾,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反而成为改变欧洲对中俄错误认知,促成各方关系改善的一个契机。(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