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韩国宪法法院全票通过总统尹锡悦的弹劾案,宣布其因“严重违宪”被罢免,成为继朴槿惠之后第二位遭弹劾下台的韩国总统。这一裁决不仅终结了尹锡悦的政治生涯,还使韩国政坛陷入新一轮权力角逐。随着60天内新一届总统大选临近,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以绝对民调优势成为最热门人选,但其司法争议与保守阵营的反扑让这场选战充满悬念。
尹锡悦的倒台直接源于2024年12月贸然颁布的“紧急戒严令”。他试图以武力镇压国会审议戒严合法性的行动,被宪法法院定性为“严重侵犯议员权利与宪法秩序”。这一事件激化朝野矛盾,最终导致弹劾案通过。尹锡悦卸任后,检方将加速调查其涉嫌的叛乱、贪腐等罪名,刑期可能创韩国前总统纪录。
作为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以33%-51.7%的民调支持率遥遥领先其他潜在候选人。他主张改革经济不平等、强化社会福利,迎合了民众对政权更替的期待。然而,他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的案件尚未终审,检方已提出上诉。若最终定罪,他可能被剥夺参选资格。此外,李在明近期还遭遇“暗杀威胁”,警方已加强安保,其人身安全与竞选活动能否顺利推进仍存变数。
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因尹锡悦丑闻支持率暴跌,党内陷入分裂。前党首韩东勋、首尔市长吴世勋、大邱市长洪准杓等潜在候选人支持率均不足10%,难以形成合力。雇佣劳动部长官金文洙虽以18.1%的支持率位列第二,但与李在明差距悬殊,且缺乏鲜明政策主张。分析认为,保守派若无法推出强力候选人,或将重演2017年大选溃败局面。
尹锡悦执政期间的政治动荡与经济疲软,令民众对“政权交替”呼声高涨。民调显示,55.5%的选民支持在野党执政,远超执政党的40%。李在明的地方治理经验(如曾任首尔市长)和改革形象为其加分不少。然而,韩国社会政治极化严重,保守派选民对李在明的司法问题紧咬不放,若其参选资格生变,选情或瞬间反转。
此次大选不仅是权力更迭,更是韩国未来道路的选择。李在明的崛起象征进步力量对保守体制的反击,但其司法风险犹如“定时炸弹”。保守阵营则亟需重整旗鼓,避免进一步失势。6月3日前,这场“司法与民意的博弈”将决定韩国能否走出动荡,开启新篇章。(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