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埃隆·马斯克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电台专访时,被问及未来动向时抛出重磅消息:他预计将在5月底前完成一个为美国政府节省高达一兆美元的计划,而这一计划一旦收官,他将辞去“政府效益部”的职务。
从表面来看,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安排——任务完成,人走茶凉。然而如果仅以“任务完成”来解释马斯克的辞职动机,显然太过单薄。毕竟,熟悉马斯克的人都知道,他一向不满足于阶段性胜利,也不会轻易中途抽身。既然他当初选择走进这片政治的浑水,就绝不会在轻舟已过万重山之际突然打道回府。换言之,除了所谓“任务完成”这个客观理由之外,背后一定还有更深层的主观因素在推动他离开。
那么,这些隐藏的主观动因到底是什么?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回溯到马斯克与特朗普团队的合作起点。
在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之前,我就曾预言:马斯克与特朗普这段“政治姻缘”必定会以分道扬镳告终。如今看来,这个判断似乎应验得比谁都快。自特朗普上台至今短短七十多天,马斯克不仅搅动了美国政坛,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联邦政府的运行节奏。从高层官员到情报人员,人人自危,“今天还在,明天未必”的不稳定感笼罩着整个华府。而在这场“制度颠覆式”的实验中,马斯克可谓推波助澜、全情投入。
但当我们聚焦到马斯克个人的得失时,却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实:他似乎从这场政治游戏中一无所获,甚至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