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获取美方关爱”
不过,赖清德的“韧性演练”在岛内的质疑声非常大。“少来这一套!”前“立委”沈富雄3月28日在政论节目上表示,从蔡英文开始,“韧性”这两字就不离口,反而凸显“是没有韧性的人”。他说,赖清德提及医疗外科资源要准备去前线支持,“平时资源就不够,还能够应付战争吗?再怎么演练,都没有办法练”。
台湾前空军副司令张延廷称,台湾人口密度高,没有任何一个城市适合城镇战,且基础设施和电力很容易被破坏,供水也容易中断,天然气战备存量只有7天、石油战备存量仅2周,“打仗能撑多久?”他强调,在炮火轰炸之下,整个台湾都会变成断壁残垣,民不聊生、满目疮痍,“这样的战略布局完全失当”。
联合新闻网3月31日一篇评论称,构建防卫韧性不是只有救灾避难,除了备战以及保障战争发生后人民基础生活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避战,这才是目前岛内最欠缺的超前部署。文章称,在民进党坚持“废核”的现状下,被封锁不出两周,台湾就无以为继,赖当局演练再多次、救灾速度再快,也无法改变能源毫无韧性的现实。
有媒体质疑,赖清德邀请外方驻台代表观摩演练,是在向国际贩卖“亡国感”。《联合报》分析称,赖清德推动“全社会防卫韧性”,除了应对天灾地变与国际局势,背后更重要的是“美国因素”——美方高度期待台湾展现“自我防卫”的决心,台方则成立“防卫韧性委员会”、提升军费等。分析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任后,对于国际关系的处理引发台湾社会的疑虑,赖当局“更希望获取美方关爱眼神”。但是文章警示,如果台海陷入兵凶战危,除了救灾与避灾,粮食安全、能源供应也都将全面陷入窘境,赖清德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必须避免让两岸走向最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