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波罗的海三国为何反对俄乌停火,曾经的挺乌急先锋,如今怕成“下一个”

2025-04-01 15:53:57 来源:搜狐军事

尽管特朗普斡旋俄乌冲突的努力迄今未见实质性成果,但他的这一姿态仍在欧洲掀起涟漪,尤其让曾坚定支持乌克兰的波罗的海三国产生了明显动摇。30日,爱沙尼亚国防部长佩夫库尔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明确表示,反对俄乌之间达成任何停火或停战协议。他的理由相当直白:一旦战争停下脚步,波罗的海三国的安全将面临更严峻的威胁。

波罗的海三国为何反对俄乌停火,曾经的挺乌急先锋,如今怕成“下一个”

乌克兰听到这样的声音,恐怕要寒心不已。

不仅是爱沙尼亚,立陶宛国防部长沙卡利埃内也曾在伦敦发声,称俄罗斯不会因为战争结束而元气大伤,反而会利用这段喘息期重整军备、加强力量,为下一轮冲突做准备。在他们眼里,停火不仅不能带来和平,反而可能成为俄罗斯战略调整的窗口期。

简言之,波罗的海三国的逻辑是:乌克兰一旦与俄罗斯停战,下一张被俄罗斯盯上的“菜单”很可能就是他们。佩夫库尔甚至抛出一套颇具画面感的说法:俄罗斯目前在乌克兰部署了60万人,哪怕战争停下来,也不会“各回各家种田收玉米”,其中的30万很可能被转移到波罗的海和芬兰一线。他进一步推测,普京可能借助停战契机完成其2022年提出的构想——组建一支规模达150万的大军,并在西部边境开辟新战线。

因此,在他们看来,要么乌克兰必须继续战斗到底,将俄罗斯彻底赶出国境;要么北约直接参战,在乌克兰领土上与俄罗斯硬碰硬。

波罗的海三国为何反对俄乌停火,曾经的挺乌急先锋,如今怕成“下一个”

然而,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们一边主张继续对抗俄罗斯,一边又不愿意北约将驻扎在波罗的海三国的部队调往乌克兰战场。以爱沙尼亚为例,该国明确反对英国将驻军抽调支援乌克兰,而是希望北约另起炉灶,派出新部队参战。说白了,他们希望北约加码乌克兰战场的投入,但不能牺牲自己一兵一卒。这样的“既要安全感,又不肯让步”的姿态,充分体现了小国在夹缝中求存时的焦虑与矛盾。

英国媒体对这些发言进行了不加掩饰的报道,无疑是把波罗的海三国“明哲保身”的真实面目公之于众。从反对停火、拒绝兵力调动,到担心成为下一个目标,他们的精致利己主义暴露得一览无遗。

事实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向来是欧洲反俄情绪最激烈的国家之一。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他们不断在各类场合挑衅俄罗斯,不仅推动欧盟加强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还配合芬兰和瑞典讨论封锁波罗的海航道,限制俄船出入,并试图通过立法将俄罗斯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更令人侧目的是,他们对本国境内的俄语族群态度强硬,不仅剥夺部分人的公民身份,还在文化语言层面推动去俄化。

但随着特朗普高调表达“有意调停”俄乌战争,并暗示可能接受某种形式的“妥协”,这些波罗的海国家的强硬态度开始松动。因为他们非常清楚,一旦美国真的和俄罗斯达成某种默契,乌克兰问题告一段落,那么他们极可能被孤零零地暴露在俄罗斯势力范围的边缘。而这种“被抛弃”的恐惧,让他们从昔日的战鼓先锋,变成了如今神经紧绷的惊弓之鸟。

这种反差耐人寻味——曾经叫嚣着“要让俄罗斯为侵略付出代价”,如今却害怕乌克兰一旦停战,俄罗斯的矛头会迅速转向自己。他们当初有多张扬,现在就有多慌乱。

这其实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很多小国长期享受着大国保护伞下的安全红利,却忽视了这种庇护从来不是免费的。在二战后的长期和平环境中,不少小国产生了一种危险的错觉,以为自己可以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无需承担代价便能为所欲为。

但现实世界的规则从未改变。正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曾经毫不掩饰地指出的那样——小国自以为坐在餐桌旁参与谈判,其实很多时候不过是桌上的一道菜。

今天的波罗的海三国,在看清大国博弈的真相后,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而特朗普对乌克兰命运的漠视,也像一记警钟敲响:美国的保护是可以撤销的,大国的承诺从不牢靠。一旦形势需要,哪怕是“最亲密”的盟友,也可能会被摆上谈判桌作为筹码。

乌克兰的悲剧已经为世界许多国家提供了前车之鉴,但仍有不少国家,如波罗的海三国、菲律宾等,仍抱着“只要亲美就能万事无忧”的幻想。而当他们意识到这张“空头支票”兑不了现时,或许已经为时太晚。

如今,站在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波罗的海三国的立场暴露得淋漓尽致。他们既不愿意乌克兰和俄罗斯和解,也不愿意为乌克兰承担实际代价。只想站在道德高地指点江山,却拒绝承担任何后果——但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这种立场最终很可能既保不住自己,也换不来安全。(责任编辑张佳鑫)

(责任编辑张佳鑫)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