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美防长追加菲军事部署 南海局势再升级!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访问马尼拉,标志着美菲军事合作进入新阶段。双方达成在巴坦群岛区域进行特种作战联合演习的协议,并宣布部署远征舰艇拦截系统和高性能无人水面艇。这使得美军反舰导弹系统首次直接部署到菲律宾本土,对南海北部形成直接威慑。
马科斯政府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深度超越以往。不同于杜特尔特时期的有限合作,马科斯政府允许美军增设基地。美菲联合声明中首次提到“恢复印太威慑力”,将南海问题纳入美国全球战略框架。
日本也介入了局势,自卫队“能代”号护卫舰首次参与美菲联合巡航,三国海上联合演习趋于常态化。这种“美主菲从日协”的三角关系正在南海形成新的军事遏制网。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表示:“我们的合作没有地理限制。”
马科斯政权依赖美国,部分原因是其脆弱的政治根基。老马科斯独裁时期积累的100亿美元贪腐资金成为美国手中的重要筹码。菲律宾前总统发言人蒂格劳指出:“美国对他有某种秘密的可怕控制。”这种控制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还渗透到军事安全领域。
马科斯政府试图通过制造外部矛盾转移国内压力。当杜特尔特时期的“君子协议”被曝光时,马科斯立即否认存在此类承诺。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为了迎合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需求。菲律宾《马尼拉时报》评论称:“南海问题已成为马科斯政权续命的政治工具。”
然而,这种战略短视可能将菲律宾推向危险边缘。日本《朝日新闻》分析认为,菲律宾在强化与美日合作的同时,也在寻求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军事互动。这种“多线押注”策略看似精明,实际上暴露了其战略自主性的丧失。
面对复杂的南海局势,解放军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南部战区已组织多批次海空联合巡航,实现对南海重点海域的全覆盖。轰-6K轰炸机、歼-16战斗机等主战装备常态化部署,形成了空中立体防御体系。渚碧礁、美济礁等岛礁的防御设施持续强化,新型雷达系统和防空导弹阵地已形成战斗力。解放军早前举行的“联合利剑”演习中,首次实现了陆、海、空、火箭军多军种协同打击。055型万吨驱逐舰和山东舰航母编队的常态化巡航,将战略防御纵深前推至巴士海峡一线。
南海局势的演变体现了大国地缘博弈与能源争夺。这片海域承载着全球三分之一的货运量,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报告指出:“控制南海意味着掌握21世纪全球经济命脉。”
美国的战略意图是通过强化与菲律宾和日本的军事同盟,构建“第一岛链”的升级版。这种布局不仅针对中国的海洋权益,还试图延缓中国崛起的步伐。但美国的计划正面临挑战。中国通过《南海行为准则》磋商逐步构建起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框架。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明确反对域外势力干涉南海事务,这种“东盟智慧”正在重塑地区安全格局。
当前南海局势复杂,任何误判都可能导致冲突。中国始终秉持“双轨思路”,一方面与直接当事国通过对话解决争议,另一方面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地区稳定。这种务实态度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面对美日菲在南海的军事挑衅,中国军队保持高度克制与战略定力,国防部发言人强调:“我们正告菲方停止在南海挑起事端、升级紧张局势。”这种克制不是软弱,而是基于对战略全局的精准把握。(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