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有一则更令人啼笑皆非的谣言,即所谓胡塞武装击落了B-2,并附带“飞行员跳伞”视频。这段视频稍加甄别便能识破——其实是一位游戏爱好者在模拟飞行软件中制作的动画,上传时间为2023年8月,场景和装备均属虚拟构建。但由于画面逼真,被部分账号截取后广泛传播,并配以耸动文字,造成严重误导。
从技术层面上分析,这种击落B-2的说法更是站不住脚。B-2轰炸机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隐身性能和远程打击能力,它并不需要飞临目标上空进行投弹作业,而是能够在敌方防空系统尚未覆盖的区域外,投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如JDAM联合制导炸弹、AGM-158巡航导弹、GBU-72穿透弹等。这些武器的打击距离动辄数百公里,而胡塞武装的防空火力大多以肩扛式导弹和少量中程导弹为主,远不足以对隐身轰炸机构成实质性威胁。
事实上,所有这些所谓“美军投核弹”“B-2被击落”的内容,都是自媒体为了博眼球、吸引点击而炮制的典型谣言。这类谣言往往具备几个特征:首先是嫁接真实事件,比如确有空袭发生;其次是拼贴画面,利用看似真实的视频制造视觉冲击;再者是引入一些“听起来很专业”的术语或武器型号,增加信息的“可信度”。而正是这些精心包装的细节,往往最容易迷惑缺乏军事知识的普通受众。
如果不及时加以澄清,这类虚假信息将造成极大误导,激化公众情绪,甚至影响国际舆论环境的正常运行。在当下国际局势高度紧张、民众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的背景下,保持理性判断、提高辨别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B-2轰炸机对也门投掷核弹,还是被胡塞武装击落,这些说法都是子虚乌有的臆想产物。事实胜于谣言,数据胜于噪音。面对此类“真假难辨”的军事炒作,我们需要的不是跟风转发,而是冷静识别和理性思考。唯有如此,才能在信息洪流中守住清醒的判断力,避免被“伪新闻”牵着鼻子走。(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