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部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日前,特朗普在白宫对媒体怒吼,引发轩然大波。据《华盛顿邮报》和CNN等多家权威媒体披露,特朗普已经草拟好行政命令,准备正式启动解散美国教育部的程序。对此,支持者大呼“终于动手了”,而反对阵营则担心,这是对民主党盘根错节控制的教育系统的一次釜底抽薪。
与此同时,特斯拉CEO马斯克也火力全开,手段凌厉,声称将协同推进教育体系改革,彻底斩断民主党通过校园渗透扩张势力的根基。但特朗普显然认为节奏还不够快,他甚至怒斥:“我巴不得睡一觉起来,明天早上这个教育部就人间蒸发了!”
这番表态,毫无疑问剑指民主党的“老巢”——美国的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
特朗普与教育部的“世仇”早已埋下伏笔
其实,早在2016年竞选期间,特朗普就对教育部恨得牙痒痒。当时几乎整个高校系统清一色倒向希拉里,各大教授群体对他冷嘲热讽,直言“这种人根本不配当总统”。全美大学生和教师几乎一边倒地支持民主党,支持率低到让人发指,特朗普在高校群体中的支持率甚至一度低至6%。
但结果却是,特朗普凭借“底层逆袭”之势最终击败希拉里入主白宫,一举打破了所有知识精英的“预测模型”。那一刻,美国高校仿佛死了亲爹似的,纷纷痛斥这是自由主义的惨败,是美国精神的崩塌。从那以后,特朗普对教育系统的厌恶彻底爆发。
教育部成民主党“思想大本营”的背后
为什么特朗普对美国教育部恨之入骨?原因很简单——这是民主党多年来经营最久、最深的一块铁票仓。从奥巴马执政时期起,民主党就有计划地将教育体系改造成自己的“宣传机器”。
最具代表性的政策之一,就是奥巴马政府推出的“厕所令”。该命令规定,所有接受联邦拨款的学校,必须允许学生根据“自我认定的性别”选择洗手间使用——换句话说,一个男生只要认为自己是女生,就能合法进入女厕所。这一政策的出台,意味着美国教育部正式开启“从娃娃抓起”的多元化运动,而所谓“多元化”最终变成了对LGBT议题的极度倾斜和无所不包。
民主党围绕性别、种族、性取向等议题展开系统性渗透。美国教育法FAAR明确要求中小学课程必须包含LGBT相关内容,这使得各种性别理论、变性观念迅速占领校园。
比如,在一些小学教材中,灰姑娘的“仙女教母”被改编为跨性别者;在《朱利安是美人鱼》这类指定阅读书中,小男孩被鼓励穿裙子,并尝试以女性身份生活。在加州某小学的公开活动中,七岁的学生被要求绘制彩虹旗、写信支持变性者。家长群体虽强烈反对,但法律支持学校的做法,投诉最终全被驳回。
到了拜登时期,这种趋势更是变本加厉。教育拨款大量倾斜给LGBT相关项目。公立学校心理老师必须接受“性别包容性”培训,否则无法继续获得政府资助。许多老师为了“政治正确”,佩戴彩虹徽章,随时向学生宣传LGBT理念,仿佛这才是教育的核心。
不仅如此,媒体、企业、就业体系也与之形成合力。成绩优异的学生被推荐到“政治正确”的机构实习,比如CNN、黑命贵基金会等,而特朗普长期被描绘成“法西斯”、“独裁者”,沦为全美学术界的“头号敌人”。
教育系统正在制造“忠诚选民”
这就是特朗普和马斯克所说的“思想洗脑”工程的本质。LGBT群体从奥巴马时代的1%激增至如今接近7%,而且增长趋势仍未停止。而民主党通过教育系统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塑造成自己思想上的信徒,从而巩固其政治根基。
美国一位政治评论员愤怒地说:“民主党的战略就是,从婴儿奶粉开始,让年轻人认为民主党就是正义本身。当他们成年开始投票,共和党连狗的票都拿不到。”
马斯克曾怒斥,美国教育部的所作所为已经走火入魔。而他的亲身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他公开表示,自己儿子在校园里受LGBT文化影响,逐渐疏远家庭,最终决定变性,与父亲彻底断绝关系。
特朗普与马斯克的“合体复仇计划”
如今,特朗普和马斯克这两个“钢铁直男”已携手出击,准备“连根拔起”这个他们眼中早已腐烂发臭的机构。
第一步是“断粮”——彻底叫停教育部的财政拨款,令其在职能上被掏空。随后,特朗普有望借助总统权限签署行政命令,直接推动教育部解体,终结其存在。
同时,马斯克也不会闲着,他将在X平台上发动家长、保守派选民掀起一场“人民战争”。过去几年里,不少美国家长对学校LGBT教育极度不满,疫情期间积攒的怒火也等待一个释放口。现在,特朗普无疑成了他们口中的“清道夫”,马斯克则是“放大器”。
美国教育到底怎么了?
当一个国家的年轻人越来越无知时,教育部当然难辞其咎。根据《新闻周刊》2021年的调查,美国18至24岁人群中,有13%的人坚信地球是平的;超过20%的人不清楚穆斯林的定义,甚至认为奥巴马是穆斯林;还有70%的美国人不知道三权分立是哪三权;更有超过90%的年轻人找不到阿富汗在地图上的位置。
可与此同时,他们却能说出七十多种性别、知道跨性别者使用哪类代词、能准确指出学校里哪里张贴着彩虹旗。这是讽刺,还是悲剧?
特朗普能赢回战场吗?
特朗普曾说:“美国教育系统就是个粪坑。”现在,他终于动手,要把这个他眼中“最毒的根”连根拔起。而马斯克的加入,让这场“文化反攻”增添了更多科技与媒体的力量。
但这场战争的胜负,仍未可知。民主党已深耕多年,而教育系统的清洗注定不会一蹴而就。这将是一场理念、选票与舆论的全面对撞——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