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美国国防部近两年加快战略部署规划,将反小型无人机纳入无人作战系统部署计划的重点建设领域,并出台反无人机战略以整合作战手段。
而作为在无人机防御领域起步较早的国家,俄罗斯目前已逐步构建起多兵种协同、多手段融合的反无人机集群作战体系。
在王亚男看来,当前各国都在强化反无人机作战能力建设,但反无人机技术的实际表现还有待实战检验。
王亚男: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在反无人机领域都具备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技术积累。然而,在实战环境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各国反无人机技术的作战效能如何,仍需通过实践来验证。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反无人机作战?
当前,为实现对集群无人机的有效探测、跟踪和打击,人工智能与反无人机领域的深度融合已成为趋势。
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去年为美陆军前沿区域防空系统开发了人工智能增强功能,仅需0.25秒即可完成作战决策,并自主选择最合适的武器拦截无人机集群。
那么,人工智能在提升反无人机作战能力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王亚男进行了深入分析。
王亚男:在发展反无人机技术的过程中,人工智能目前主要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非主导力量,但其作用正在不断提升。例如,人工智能可以从复杂的无线电信号中识别出可疑的无人机情报链路信号。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基于时间维度,对比同一地区的情报照片,通过分析照片中日光投影的变化,进一步判断无人机的出现时间。
王亚男进一步分析,为更好地应对无人机带来的挑战,未来反无人机技术将朝着降本增效的方向发展。
王亚男:首先是提高效率。过去,尽管投入大量探测装备,也未必能够及时发现无人机。未来,反无人机设备将能够监测更大空域,并显著提升探测准确性。其次是降低成本。目前,传统无人机探测手段的成本往往是无人机的十倍、百倍,甚至上千倍。这种耗资巨大的反制方式难以持续。低成本的无人机反制手段有助于更广泛地部署,从而有效保护单兵免受低空小型无人机的威胁。(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