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办再转文:中国人需要挺起胸膛 资本流向关乎国家大义!2025年3月,长江和记实业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全球43个港口资产,这一消息在香港中环引发震动。这些资产不仅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战略要地,还涉及分布于23个国家的物流枢纽,其中中国商船货运量占比高达21%。交易完成后,美国贝莱德财团将掌控全球10.4%的集装箱吞吐量,而长和系将获得190亿美元现金流。
这不是李嘉诚首次大规模资产转移。自2013年以来,其家族已累计抛售内地及香港资产超过6000亿港元,转而布局英国能源、基建领域。此次交易中,巴拿马运河港口的"特殊条款"尤为引人关注——美方接盘方被授予"战时港口控制权",被军事专家视为封锁中国海上生命线的潜在伏笔。
巴拿马运河作为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世界桥梁",年货物吞吐量超过5亿吨,战略价值不言而喻。数据显示,中国80%的外贸运输依赖海运,若运河被"美国化",中国货轮可能面临额外关税、航道限流等风险,物流成本或飙升20%以上。特朗普政府多次宣称要"夺回运河控制权"。2024年硅谷对国防科技投资激增300%,重点投向战场软件、军用无人机等领域。此次交易中,长和持有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恰是运河最关键的咽喉节点。香港立法会议员严刚指出:"这些港口不仅是商业资产,更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
港澳办连发三文质问企业家如何平衡企业财务与国家发展。这折射出中国商人在全球化时代的深层困境。经济上,交易为长和带来190亿美元现金流,但牺牲的是中国港口布局的战略优势。目前全球前二十大港口运营商中,中国企业占据7席,而长和此次出售的港口多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学者关品方警告:"这种短视行为正在动摇中国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的根基。"
政治上,美国资本从未掩饰其战略野心。安徽省政协委员吴志斌指出:"资本无国界,但商人有祖国。将战略资产卖给霸权国家,本质是为虎作伥。"历史上,巴拿马运河曾长期被美国控制,直到1999年才回归巴拿马。如今美国借资本运作卷土重来,其"比不过就抢"的强盗逻辑昭然若揭。正如网民所言:"当年用炮舰夺运河,如今用资本买咽喉,本质从未改变。"
在中美博弈的关键期,中国企业的选择往往成为历史的注脚。2023年TikTok面对美国强制收购威胁,CEO周受资通过技术剥离方案保住了核心资产。华为更是在芯片断供、实体清单等打压下,逆势投入2000亿元研发资金,成功突破5G技术封锁。香港菁英会副主席高松杰对比指出:"同样面对霸权,有的企业选择妥协,有的选择抗争。结果前者失去市场,后者赢得尊重。"数据显示,华为2024年海外市场份额不降反升,印证了"国家强盛则企业兴旺"的真理。
全国政协委员王育民指出:"资本的流向,从来都与国家利益、民族大义息息相关。"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商业决策是国家战略大局的有机组成。2025年3月,美国宣布对中国制造船只征收最高150万美元的港口附加费,这种"既要钱、更要命"的霸凌行径,再次印证了"国家是企业最坚实后盾"的论断。香港新界中小企总会会长方国珊警告:"在中美关税战中放弃责任,唯想独善其身,最终只会沦为无根浮萍。"
面对美方施压,港澳办文章振聋发聩:"国家强盛商界兴旺,国家受困企业受损。"这不仅是对长和集团的警示,更是对所有中国企业的箴言。当资本遭遇霸权,当短期利益与国家大义冲突,真正的企业家应当有"计利当计天下利"的格局,有"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唯有如此,才能在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中国商人的荣光。(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