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美国资本从未掩饰其战略野心。安徽省政协委员吴志斌指出:"资本无国界,但商人有祖国。将战略资产卖给霸权国家,本质是为虎作伥。"历史上,巴拿马运河曾长期被美国控制,直到1999年才回归巴拿马。如今美国借资本运作卷土重来,其"比不过就抢"的强盗逻辑昭然若揭。正如网民所言:"当年用炮舰夺运河,如今用资本买咽喉,本质从未改变。"
在中美博弈的关键期,中国企业的选择往往成为历史的注脚。2023年TikTok面对美国强制收购威胁,CEO周受资通过技术剥离方案保住了核心资产。华为更是在芯片断供、实体清单等打压下,逆势投入2000亿元研发资金,成功突破5G技术封锁。香港菁英会副主席高松杰对比指出:"同样面对霸权,有的企业选择妥协,有的选择抗争。结果前者失去市场,后者赢得尊重。"数据显示,华为2024年海外市场份额不降反升,印证了"国家强盛则企业兴旺"的真理。
全国政协委员王育民指出:"资本的流向,从来都与国家利益、民族大义息息相关。"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商业决策是国家战略大局的有机组成。2025年3月,美国宣布对中国制造船只征收最高150万美元的港口附加费,这种"既要钱、更要命"的霸凌行径,再次印证了"国家是企业最坚实后盾"的论断。香港新界中小企总会会长方国珊警告:"在中美关税战中放弃责任,唯想独善其身,最终只会沦为无根浮萍。"
面对美方施压,港澳办文章振聋发聩:"国家强盛商界兴旺,国家受困企业受损。"这不仅是对长和集团的警示,更是对所有中国企业的箴言。当资本遭遇霸权,当短期利益与国家大义冲突,真正的企业家应当有"计利当计天下利"的格局,有"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唯有如此,才能在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中国商人的荣光。(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