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大V:俄放慢战役节奏削弱乌战斗意志 期待白宫耐心消耗殆尽

2025-03-24 11:33:37 来源:头条

2025年3月23日,俄军对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残存势力发起了第七轮反攻。尽管这一轮攻势已持续半月有余,乌军在库尔斯克占据的面积从起初的300余平方公里缩减至目前不足百平方公里,但俄军并未一鼓作气完成清剿,甚至没有顺势推进至苏梅州、建立克里姆林宫此前高调提出的“安全缓冲区”。为何俄方在明知已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迟迟不动“最后一刀”?这背后显然不只是军事层面的考量,更是一场深谋远虑的复合战略博弈。

一、库尔斯克已成为乌军的“兵力绞肉机”

从特朗普此前间接披露的情报来看,目前仍留在库尔斯克的乌军人数约在2500人左右,且这部分兵力已被俄军彻底包围,补给线遭到切断。想要撤回乌克兰境内,不仅需徒步穿越布满地雷的危险地带,还要承受俄军无人机和远程火力的多轮打击。

尽管乌军统帅部并无意大规模向俄本土派遣增援部队,但出于国内舆论和军心考虑,也不得不组织预备队尝试展开营救,并同时在苏梅州构筑新防线,以防俄军乘势突进。这种被迫性的“围点打援”格局,使乌方在不利的战场节奏中持续消耗本就吃紧的兵力和资源。

换句话说,库尔斯克此战役已经从一个前线战区,演变成俄军精心构筑的战略陷阱,既将乌军残部困于绝地,又牵制其后方力量无法调动至更关键战场。这一局面,俨然成了“升级版”的巴赫穆特围歼战,兼具心理打击与战术消耗双重效果。

大V:俄放慢战役节奏削弱乌战斗意志 期待白宫耐心消耗殆尽

二、别尔哥罗德战线的牵制作用不可忽视

近期,乌军连续多日在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边境发动袭扰作战,尤其是集中兵力攻打杰米多夫卡一线,甚至威胁该地区重要的水库大坝。俄军北方集群被迫抽调预备队支援,客观上打乱了俄方在库尔斯克地区清剿残敌的原计划。

考虑到乌克兰苏梅州与俄罗斯边境线绵延超过560公里,切尔尼戈夫州与布良斯克州也有200公里以上的边界线,乌军若在这些地带实施多点突袭,对俄方而言将形成极大牵制。相比全面推进、集中兵力一举清除库尔斯克乌军,俄方似乎更愿意维持局部战场的不稳定态势,以诱导乌军将有限的机动力量分散布防,从而拖延其整体反攻能力的恢复。

三、库尔斯克战局为俄提供不停火的合理借口

当前乌军依旧在俄本土作战的现实,也成为克里姆林宫坚决拒绝全面停火的理由之一。乌军以入侵者身份存在于库尔斯克地区,不仅模糊了其在国际上“受害者”形象,也让欧美舆论场对其的同情分化。

特朗普日前表态称:“双方都在战斗,不再需要追加对俄制裁。”这句话不仅显示出白宫在乌战问题上的态度转变,也折射出美国政界对这场战争逐渐失去耐心的现实。对于俄方而言,只需维持目前这种对乌克兰有压力、但不至于完全歼灭的僵局,就能持续削弱乌美之间的信任与协作,也进一步瓦解西方对基辅的支持力度。

俄军甚至可以借此“有意而为”地延长战事时间,放大白宫内部对继续援乌的疑虑,迫使基辅在谈判桌上的筹码日渐削弱。毕竟,一场久拖不决的战争,对热衷布局全球事务的美国而言,显然已不再具备吸引力。

大V:俄放慢战役节奏削弱乌战斗意志 期待白宫耐心消耗殆尽

四、节奏控制也是补给能力的一种体现

除了战术与心理战层面的考量之外,俄军在库尔斯克的作战节奏,也与其后勤保障密切相关。每轮大规模反攻基本持续十天左右,之后部队需要时间进行轮换、修整及物资补充。当前俄军采用的是火力压制与无人机侦打结合的高强度作战模式,其所需弹药、燃油、精确打击武器均为“重型消耗品”。

更重要的是,下一阶段俄方很可能将把战线推进至苏梅州境内,以构建克宫提出的“纵深安全缓冲带”。在此背景下,提前完成战役准备、确保物资储备充足,对俄军而言是必要且理智的布局。

五、从消耗战到心理战,俄军已掌握节奏主导权

整体来看,库尔斯克战役已不再是一场简单的“地面攻防战”,而是融合心理打击、舆论战、政治操控和后勤控制于一体的多维较量。俄军通过“拖而不击”的策略,不仅削弱了乌军内部的士气,也对其后方指挥系统构成了极大压力。

一方面,库尔斯克残部被孤立无援,对基辅的忠诚度势必打折;另一方面,这种战场僵局令乌军统帅部陷入“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的两难境地。同时,西方阵营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对于继续在乌克兰战场消耗资源和政治资本的意愿,已显疲态。

俄军这一策略,实则是一种“以空间换时间、以消耗换焦虑”的典型打法——通过战场僵持诱发对手内部瓦解,用低烈度战争制造舆论疲劳,为后续可能的停火协议或谈判构建更有利的舆论环境和战略态势。

一场超越战术层面的战略算计

当前的库尔斯克战局,既是战术意义上的包围战,更是战略层面上的筹码之战。俄军表面上迟迟不下最后通牒,实则是在运筹帷幄,操控战场节奏,引导敌我态势向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倾斜。

乌军若执意维持在俄本土的存在,势必继续消耗本就捉襟见肘的力量储备,同时也将不断承受来自西方盟友“理性撤回”与“停战谈判”的压力。而俄军,则凭借看似“温和”的节奏,在实则强势的战略博弈中,一点点摧毁对方的战略耐力与内部团结。

此战成败未定,但可以预见,库尔斯克这枚“战术棋子”,在未来俄乌格局重塑的棋盘中,将继续发挥其独特而深远的作用。(责任编辑张佳鑫)

(责任编辑张佳鑫)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