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湾兵力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岛内年轻人对服兵役的抗拒情绪持续上升,为逃避兵役不惜采用极端手段,甚至出现专门帮助役龄青年规避兵役的“兵役黄牛”。
兵力告急:志愿役人数创新低,编制严重不足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军今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台军志愿役总人数已降至15.2万人左右,创下近六年来的最低纪录。与此同时,台军部队的“编现比”(即部队实际人数与编制人数的比例)已下滑至78.6%,远低于85%的最低标准,凸显台军兵员严重不足的现状。
更令人担忧的是,选择提前退伍的志愿役官兵人数大幅增加。2024年,仅前几个月就有近1600人主动“赔钱退役”,这一数字较2020年翻了四倍,显示出台军内部留人困难,兵力流失问题愈演愈烈。
逃避兵役手段层出不穷,甚至自残求免
面对兵役义务,台湾年轻人普遍抗拒,不愿成为军事对抗的牺牲品。近年来,岛内青年为逃避兵役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甚至发展出一整套“逃役攻略”。
有些人为了让自己无法开枪,竟然选择自断手指;有些人则采取极端的体重控制手段,比如短时间内暴饮暴食或疯狂减重,以达到兵役体检的不合格标准。此外,还有人通过更隐秘的方式规避服役,比如寻找艾滋病患者“代验”血液,甚至雇佣“枪手”伪造医疗证明,让自己在体检时被判定为不适合服役。
台北市国民党籍议员曾献莹透露,一些役龄青年甚至通过“假艾滋、真逃役”的方式,借助不法集团操作,以假医疗证明骗过体检,规避兵役。他指出,这种逃役方式很可能涉及有组织的诈欺行为,“比如在进行血液检测时,让真正感染艾滋病的人代为抽血,最终骗取‘免役’资格。”
台湾医师姜冠宇也表示,他在日常门诊中,经常遇到试图通过短期内快速增重或减重来逃避兵役的案例。这些役龄青年刻意让自己的体重超出或低于兵役标准,从而获得体检不合格的判定,以合法途径规避服役义务。
与此同时,“兵役黄牛”产业链悄然兴起,这些不法中介专门帮助役龄青年伪造医疗证明,提供虚假病历或其他方式规避服役。部分年轻人通过支付高昂费用,借助这些非法手段成功逃避征召。
为何台湾年轻人普遍抗拒服役?
岛内舆论认为,台湾年轻人逃避兵役的主要原因在于不愿意成为两岸冲突的“炮灰”。长期以来,民进党当局操弄“台独”议题,导致台海局势持续紧张,而年轻一代普遍缺乏认同感,他们认为两岸冲突并非自己选择,质疑服兵役的意义。
台媒此前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近七成台湾年轻人不愿上战场,而在受访者中,不少人直言:“不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这一现象反映出台湾社会在兵役问题上的深层次矛盾,即年轻人对政府的军事政策缺乏信任,也不认为自身参战会有任何实际意义。
此外,由于近年来台湾经济低迷、就业压力加剧,不少年轻人更倾向于投入职场,认为兵役不仅耽误职业发展,而且服役期间待遇偏低,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对军旅生涯的排斥。
台军如何应对兵力危机?
面对日益严峻的兵员短缺问题,台军近年来不断调整征兵政策,试图提高役龄青年的服役意愿。例如,将义务役役期恢复至一年,并推出一系列提高军中福利待遇的措施。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政策并未能有效扭转兵源不足的困境。
对于部分役龄青年采取极端方式逃避兵役,台军方面也加强了审核机制,并计划加大体检监督力度,以防范“兵役黄牛”或其他非法手段影响征兵工作。但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岛内社会对服兵役的普遍不满,若缺乏更具吸引力的政策调整,台军兵员流失的问题恐怕难以有效遏制。
台湾兵役制度近年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兵员短缺、逃役现象激增、服役意愿低落,已成为台军难以解决的顽疾。从年轻人采取自残、假病、找“枪手”代验血等极端手段逃避兵役的现象来看,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更反映出台当局在政策上的失败。
若台湾当局不正视问题根源,而一味采取更严格的征兵措施,恐怕难以真正缓解兵源危机。毕竟,服兵役的前提是年轻人愿意参军,而当前的台湾社会显然缺乏这一共识。未来台海局势走向如何,台湾年轻人是否会改变对兵役的态度,仍需持续观察。(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