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白糖也要被"卡脖子"了? 甜菜种子成关键

2025-03-11 08:31:30 来源:大河报

食糖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家厨房里的白糖可能也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每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通常聚焦重要农产品供给,特别是三大主粮的生产。自去年起,糖料生产开始受到重视,今年2月23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糖料稳产提质”。这一变化背后是我国食糖每年存在三分之一缺口,而缺甜菜种子是制约产量的关键因素。业内人士透露,用于机械化精量播种的遗传单粒种对外依存度高达99%。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食糖消费国和第一大食糖进口国。数据显示,我国食糖消费量从2011年的1358万吨增至2024年度的1550万吨;食糖进口量从2018年的278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567万吨,近五年进口量均值为490万吨。受此影响,我国食糖对外依存度从2018年的18.4%增长到2024年的28.1%。若考虑糖浆、预混粉进口折糖,对外依存度则增至39.2%。

食糖不仅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物资,也是食品、饮料、制药、化工等120多个行业门类的基础原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早在1960年,我国已将白糖与粮、棉、油列为同等重要的战备物资,并设定了70%的食糖自给率。然而,食糖缺口仍有扩大风险。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远低于国际水平,未来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同时,国内糖料产量在减少。2018年至2023年,中国糖料面积从2434万亩降至2122.7万亩,降幅达12.8%;同期糖料产量从11937万吨降到11376万吨,降幅4.6%。

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科学家白晨认为,白糖进口量不能再扩大。国际糖料市场本就处于紧平衡状态,最近三年更是连续“缺糖”。据国际糖业组织(ISO)预估,2024/2025年度全球食糖产量为1.7907亿吨,消费量为1.8158亿吨。如果国内需求持续增加,国际市场上未必有足够的糖供中国使用。

甘蔗糖和甜菜糖分别占我国食糖产量的88%和12%,但甘蔗增产存在现实难度。我国甘蔗主要种植在广西和云南的坡地,机械化难度大,收获季恰逢雨季,机收率不足5%。甘蔗亩产6-7吨,纯靠人力采收劳动强度大,加上劳动力成本增长,导致甘蔗种植成本偏高。广西的甘蔗制糖吨糖成本约5700-5800元,个别年份甚至达到6000元;云南的成本稍低,在5400多元。相比之下,世界上吨糖成本仅2600-2800元,仅为我国的一半。由于成本高、效益低,2019-2023年间,甘蔗种植面积连降5年。

长远来看,不能将担子全压在甘蔗上,必须实现甜菜糖和甘蔗糖均衡发展。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甘蔗糖和甜菜糖分别占60%和40%。后来因历史原因,甜菜糖份额降至当前水平。甜菜主要种植于北方,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且耐盐碱,适合在内蒙古和新疆大量轻度盐碱地种植。这既解决了北方种植结构调整问题,又保障了食糖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但要发展甜菜产业面临种子问题。由于甜菜起源中心不在我国,优异种质资源匮乏,栽培和育种研究较弱。目前,中国甜菜生产中使用的进口种子主要依靠7家国外种业公司驻中国办事处及其代理公司独家进口与销售。国产甜菜种子研究主要卡在品种选育和丸粒化加工技术两个方面。尽管已育出十几个含糖量和抗性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品种,但在产量上略低10%左右。丸粒化技术方面,国际上较好的包衣丸粒化种子吸水后外壳会崩裂,而国产种子包衣见水后变软,影响发芽率。

专家建议,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增加研发经费和设备投入,继续提升自育品种水平,并增加甜菜种植补贴,提高农户积极性。目前已育成一批用于机械化生产的单胚杂交种,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下一步要解决从有到优的问题。如果国产种子能占市场份额的30%,就能形成对国外种子的制衡,基本保障食糖安全。

2021年,我国首次提出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再次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丰收的“密码”。只有掌握甜菜种子自主权,才能保障国家糖业安全。(责任编辑于浩淙 zx0176)

(责任编辑于浩淙 zx0176)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