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正是两大政治哲学家以赛亚·伯林和列奥·施特劳斯的矛盾所在,普遍价值由于无限多元,或互不兼容,或互相冲突,或分割至零,而绝对价值之间和谐共处。前者酝酿了自由主义,后者蕴藏着保守主义——选择哪条路,影响“国运”。
“极右”不可怕,可怕的是欧美恐惧且逃避“保守主义”遮蔽的现实。特朗普成为一呼百应的“网红领袖”并不是个案,其手下为德国选择党“站台”、呼吁英国改革党“换人”等迹象表明,美国或有意煽动欧洲“颜色革命”——团结全世界民粹主义者。届时,欧洲将回到民族国家的狩猎场,以国家而非联盟的形式听命于美国。
一旦欧洲割裂、离心离德,竞争实力更加有限。按2023年GDP,德国、英国、法国加一起约10万亿美元,不到中国的六成、美国的四成。
英国对2023年和2024年的经济增长预测
时至今日,在“历史终结”时代之前的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或者说,欧洲上空的幽灵始终没有离开过。
在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影片《甜蜜的生活》(1960)中,人们欢呼着吊起耶稣塑像,没人关心它去向何方。在德国导演贝盖尔的影片《再见列宁》(2003)里,挥手的列宁雕像掠过失忆的母亲的头顶,作为政治实体的祖国先行崩解,作为信仰的母亲仍在人间。
这两座雕像的幻影似乎最终隐形于一只残损的手掌。在希腊导演安哲罗普洛斯的影片《雾中风景》(1988)中,当主角站在海边,一只食指残缺的手掌雕塑缓缓升起。《圣经》描述,亚当的生命来自上帝之手的触碰。米开朗琪罗为西斯廷大教堂所作的《上帝创造亚当》反映了这一伟大时刻。
《雾中风景》剧照
迷雾中,残缺的命运之手已经失去指向。今日的欧洲缺乏1941年底丘吉尔前往美国的胆略,它的真正危机不是疆土分裂,而是对精神分裂的否认和掩饰。
作者|荣智慧
编辑|阿树
排版|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