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的会晤以激烈争吵告终,导致原定的联合记者会和美乌矿产资源协议的签署被取消。这次公开冲突揭示了美乌关系内部的深层裂痕,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战略调整。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从意识形态上的“盟友责任”转向现实主义的“利益交换”。乌克兰已无法在道义上左右特朗普政府的援助政策,这不仅是因为特朗普及其团队对泽连斯基感到厌倦,更是因为整个美国社会对乌克兰战争感到厌倦。
在与泽连斯基的争吵中,特朗普反复强调“乌克兰无牌可打;必须对美国心存感激”。这两句话实际上是在告诉泽连斯基,美乌关系没有公平正义,只有基于权力政治的残酷博弈。如果美国想要快速停火,乌克兰最好立即接受,即使这样的停火不附带任何长期安全保障,甚至意味着乌克兰主权和领土的沦丧。特朗普明确表示,只有美国才能阻止乌克兰国家毁灭,生存还是毁灭,乌克兰自己选择。泽连斯基之所以与特朗普陷入争吵,是因为特朗普认为乌克兰根本没得选,只配顺从地接受摆布。美国不会再为乌克兰提供无条件支持,未来任何可能的支持也必须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迄今为止,特朗普没有向乌克兰提供任何有关安全保障的承诺,甚至直接表示,如果乌克兰再次遭到攻击,无法指望获得美国的保护。显然,特朗普关注的是乌克兰作为“棋子”能为美国带来怎样的战略回报。
某种意义上,乌克兰变为“弃子”也不是没可能。《华盛顿邮报》此前报道,特朗普政府甚至考虑过全面终止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可能性。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乌克兰将夹在美俄之间腹背受敌。泽连斯基离开白宫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喊话,“等你准备好和平之后再回来吧”。外界不知道特朗普为泽连斯基准备的是怎样的和平,但大概率不会是苦战三年之后乌克兰人所设想的和平。
泽连斯基的愤怒和特朗普的强硬态度暴露了乌克兰在这场战争中的政治困境——它已经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在道义上左右美国政府的援助政策。特朗普指责泽连斯基从一开始就不应该陷入战争,并抨击他只想继续打下去而不想停火。当泽连斯基试图让美国承诺继续提供军事援助并在停火谈判中给予乌克兰安全保障时,特朗普则激烈回应“乌克兰没有资格命令美国如何看待冲突”,并批评泽连斯基是在“拿第三次世界大战进行赌博”。这反映出,特朗普已经拒绝在道义上认可乌克兰与俄罗斯作战的意义,进而在道义上消解美国作为欧洲安全框架的一环,强调没有责任继续在安全上对乌克兰予以支持。事实上,乌克兰的政治资本不仅在白宫流失,美国社会整体也对这场战事感到越来越厌倦,乌克兰身上的光环已被严重削弱。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直接攻击泽连斯基“在美国人民眼中毁了自己”,共和党内部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质疑援助乌克兰的必要性。如果乌克兰失去美国国内的政治支持,泽连斯基在外交上的筹码将进一步减少,和平谈判空间也将被进一步压缩,乌克兰或许将面临更加险恶的结局。
美乌两国本次会谈原先设定的一个关键议题是矿产资源协议,但最后双方不欢而散。这份协议实际上对乌克兰极为不利,带有帝国主义瓜分色彩。协议规定乌克兰需要用未来50%的自然资源收益为所谓的基金注资,而美国则掌控该基金的实际运作。这意味着乌克兰不仅无法独立开发自己的矿产,还要将巨额收入用于美国指定的用途,而不一定是本国的经济复苏。此外,这份协议并没有给予乌克兰希望的安全保障。乌克兰方面曾希望在协议中加入“安全承诺”条款,但最终这一内容只以一句模糊的表述呈现,并未提供任何具体保障。换句话说,美国希望以经济利益换取乌克兰的战略资源,但却不愿意承担任何安全责任,可谓是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讽刺的是,乌克兰的国家前途命运尚且未卜,其矿产资源就已经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除了美国,欧洲也在与乌克兰谈判,希望获得其矿产资源供应,连俄罗斯也向美国提出了一份有关乌东地区的矿产协议。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围绕这些关键资源进行竞争,而乌克兰在其中的角色更像是一块被争夺的“战利品”,而非一个真正的谈判主体。世界目睹的正是19世纪的帝国主义和20世纪的强权政治再次出现在21世纪,可悲可叹。
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争吵不仅是一场外交风波,也是美乌关系转向的象征。这次事件表明,乌克兰无法再像过去那样依赖美国,而必须在国际政治博弈中找到新的平衡点。泽连斯基必须意识到,如果不能在国际政治中找到新的支撑点,并在经济和军事上降低对美国的依赖,它的国家安全将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未来,乌克兰有三个选择:一是寻求欧洲更大支持,推动更强硬的对俄政策,并依赖欧盟的经济援助与防务合作;二是重新谈判与美国的协议,接受更加符合美国利益的条款;三是寻找其他国际合作伙伴,尝试降低对欧美国家的依赖。无论选择哪一条路,这次白宫的争吵已经为泽连斯基敲响了警钟——乌克兰在国际政治中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每一步都可能决定乌克兰的前途命运。(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