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乌之间的政治博弈迎来了新的高潮。乌克兰在美国的强势施压下,被迫接受一份备受争议的矿产协议,而与此同时,俄罗斯本土突遭乌军空袭,成为近阶段俄乌冲突的最大规模攻击之一。在这一系列事件的背景下,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没有放松对欧洲的打压,高调宣布对欧盟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令欧洲各国陷入焦虑之中。
乌克兰签下“卖国协议”?美乌矿产交易引发争议
据环球时报2月27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6日透露,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即将启程访美,预计于28日抵达白宫。在特朗普的见证下,乌克兰方面将正式签署“美乌矿产协议”最终版,协议涉及的经济价值可能高达1万亿美元。
乌克兰多家媒体很快曝光了协议的部分核心内容。最终版协议共包括11项主要条款,相较于乌克兰此前强烈反对的版本,部分苛刻条款有所删减。例如,乌方无需投入高达5000亿美元的资金,协议也未规定基金规模,也不再要求乌克兰以两倍金额偿还美方援助。然而,乌克兰最为关切的“美国安全保障”条款仍未被纳入,美方仅承诺将“支持乌克兰争取安全保障”,但不会承担任何实际义务。
分析指出,尽管最终版协议相比初稿看似有所“缓和”,但实质上仍然是一份严重损害乌克兰利益的经济条约。根据协议,美国无需提供任何直接投资,却能掌控乌克兰的核心经济命脉,而乌克兰却得不到任何安全承诺。欧洲媒体纷纷将此协议称为“经济殖民条约”或“现代版海盗协议”。
即便如此,乌克兰由于对美国的财政和军事支持高度依赖,最终还是选择接受这一协议。然而,在动身访美之前,泽连斯基仍然试图寻求更多保障,他向美方抛出了三个关键问题:美国是否仍然支持乌克兰?是否会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乌克兰是否能够使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购买美制武器?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影响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
乌军发动大规模空袭 俄罗斯遭受猛烈打击
就在美乌协议曝光的同一天,俄罗斯境内突遭乌军大规模空袭。据俄媒消息,2月26日晚,乌克兰军方向俄罗斯境内多个地区发射了超过百架无人机,成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对俄本土最大规模的无人机袭击行动。
俄军发布战报称,防空部队共拦截并摧毁了128架乌克兰无人机,其中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击落83架,克里米亚半岛拦截30架,亚速海和黑海上空分别摧毁8架和5架,布良斯克和库尔斯克各击落1架。
乌克兰军方随后证实了此次袭击,并表示行动规模“前所未有”。乌军利用大量自杀式无人机进行饱和式打击,突破俄军防御体系,成功攻击了俄罗斯境内的多个军事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尤其是对俄石油产业造成了明显破坏。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天,乌克兰方面也遭到了俄军的大规模无人机袭击。据乌军通报,俄军在当晚向乌克兰10个地区发射了177架“沙赫德”无人机,其中110架被乌克兰防空系统拦截。然而,俄军的袭击仍然对乌克兰的民用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损害,并导致多名平民伤亡。
这一系列军事行动发生在俄乌停火谈判即将启动之际,显然传递出了乌克兰方面的强硬信号。乌克兰此举无疑是在向外界表明,即便特朗普政府放缓对乌支持,乌克兰仍然不会屈服,也不会接受一场“屈辱性”停火谈判。同时,这次大规模无人机袭击也被视为乌方展示其对俄本土打击能力的一种方式,以此表明乌军仍具备相当的战斗力,不会轻易妥协。
特朗普再挥关税大棒 欧洲或陷入新危机
与此同时,特朗普在对乌克兰施压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修理”欧洲。据环球网2月27日报道,特朗普26日在白宫宣布,美国将“很快”对欧盟加征25%的关税,涉及商品范围涵盖欧洲的汽车产业以及其他核心出口产品。
特朗普在演讲中直言不讳地表示,欧洲每年从美国获得高达3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享受了过多经济红利,而与此同时,欧洲国家却以各种理由抵制美国汽车和农产品的进口,导致美欧贸易严重失衡。他还声称,欧盟成立的根本目的是“针对美国”,因此他要采取措施“改变局势”。
对此,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迅速做出回应,表示欧盟“对美国的决定深表遗憾”,并暗示欧盟可能会采取报复性措施。然而,特朗普似乎并不在意欧盟的反制措施,甚至直接放话警告:“欧盟如果敢报复,那就试试看。”
西方媒体纷纷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正变得越来越强硬,而欧盟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打压,欧洲如果想要降低冲击,可能不得不调整其外交策略,重新思考如何与中美两大经济体维持平衡关系。
正如法国总统马克龙所言,美国无法同时对抗中国和欧洲,而欧盟也难以承受同时与中美进行贸易战的代价。因此,欧洲未来的选择方向,或许将决定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美乌之间的“矿产协议”引发了巨大争议,乌克兰是否能从中获得实质性的好处仍然存疑。而与此同时,乌军对俄的大规模空袭使得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双方短期内似乎都无意妥协。另一方面,特朗普对欧洲挥舞关税大棒,使得美欧关系再度紧张,甚至有可能加速西方阵营的裂痕。在这一系列事件的交织下,全球局势正在朝着更加不确定的方向发展。(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