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可能会在8年后撞击地球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不少网友对此表示担忧。研究发现,这颗直径约100米的小行星正在向地球靠近,预计可能于2032年12月与地球相撞。联合国首次启动《行星安全协议》,加速构建行星防御体系,引发公众焦虑。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李明涛介绍,2024 YR4是2024年12月27日由美国夏威夷大学的阿特拉斯望远镜系统在巡天观测时发现的。其轨道比较奇特,绕太阳一圈需要4个地球年,穿越地球轨道的周期大约是4年一次。2024 YR4小行星直径在40米至100米之间,最初于去年12月被NASA的空间望远镜发现。科学家们分析,它或在2032年12月22日在距地球约127699公里处掠过。
专家最初估计2024 YR4撞击地球的概率为1%,后来这一概率升至1.6%。欧洲航天局发布一系列计算结果后,撞击概率进一步提高到2.1%。联合国空间任务规划咨询小组将继续监测这颗小行星的动态,定期更新撞击概率。李明涛表示,通过持续观测和数据积累,到2028年新的观测窗口到来时,将能更清晰地判断它撞击地球的概率,并决定是否需要设计防御方案。
天文领域科普专家曹林指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计算受多种因素影响,预测会随着数据增加而更加准确。实际上,小天体撞击地球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但这类事件一般不会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大气层能够有效防御大部分小天体的“袭击”,只有那些个头足够大、密度足够高的天体才有可能突破大气层的防御,对地球上的生物体形成威胁。不过,小行星对天上的空间站和航天器还是有可能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上海天文馆网络科普部部长施韡表示,如果2024 YR4直接撞击地球,破坏力相当于上百颗原子弹爆炸,但进入大气层后,剧烈的空气摩擦很可能导致空爆,分裂成许多碎片,形成陨石雨,大幅减小撞击地球的破坏力。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已经形成了对小行星撞击风险的研判和预测能力。我国正在策划实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并发布了相关方案设想。未来,中国将逐步建设完善天基、地基监测设备,不断提升近地天体监测预警能力。各国也在准备应对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例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2022年成功实施了“小行星防御测试”(DART)计划,验证了通过探测器撞击改变小行星轨道的可行性。
因此,公众不必为此事过度焦虑和恐慌。有自媒体文章将2024 YR4的威胁与灭绝恐龙的小行星作比较,显然是夸大其词。当前最重要的是全球天文学家继续开展持续观测和轨道测算工作,以确保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责任编辑:张小花 TT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