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号航母及其护航的“杰森·邓纳姆”号驱逐舰此前结束了在地中海的短暂休整,正计划重返红海继续执行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护航行动。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开始后,美国海军在红海与胡塞武装爆发了激烈战斗,迫使五角大楼从全球抽调多艘美国航母轮流参战。“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已在该地区部署数月,期间多次受到胡塞武装攻击。
专家表示,如果“杜鲁门”号受损不严重,可能会在港口短暂维修后继续作战部署。但如果关键部位受损影响整体作战能力,则可能中断部署返回基地修复。无论哪种情况,美国航母的全球部署计划都会受到影响。近年来美国航母状态不佳,加上高强度使用,导致实际可用的航母数量不足,甚至在西太平洋方向也多次出现“航母空窗期”。
目前美国现役11艘航母中,仅有4艘处于可部署状态:位于日本的“华盛顿”号、位于南海的“卡尔·文森”号、位于中东地区的“杜鲁门”号以及美国本土的“尼米兹”号。按原计划,“杜鲁门”号应在中东地区继续部署至少4个月,之后由“尼米兹”号接替。如今“杜鲁门”号意外受损,意味着红海海域将出现短暂的美国航母“空窗期”,可能导致“尼米兹”号提前赶来中东,打乱美国海军的全球部署计划。
《星条旗报》指出,航母撞船事故相当罕见,上一次类似事件发生在2004年7月,当时“肯尼迪”号航母在波斯湾与一艘帆船相撞。专家认为,从两船碰撞受损部位判断,更可能是货轮撞上了美国航母。但美国航母配备有完整的对海监视雷达,在过往船只频繁的海域应有多名值班人员持续监视。近年来美国海军舰艇多次发生撞船事故,显示相关训练严重不足,甚至存在失职现象。例如2017年6月,“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与菲律宾集装箱货轮相撞,造成7名美国水兵丧生;同年8月21日,“麦凯恩”号驱逐舰在新加坡附近海域与商船相撞,造成10名水兵死亡,5人受伤。这些事故均因舰员未严格遵守导航操作方法所致。(责任编辑:于浩淙 zx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