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战役被形容为一场毫无意义的绞肉机。八月,战火在库尔斯克蔓延,俄军从最初的混乱中逐渐稳住阵脚。十月初,普京下令必须收复库尔斯克,将乌军赶出城外。然而,俄军未能按计划结束战斗,战火至今未熄。尽管有消息称乌军处于劣势,甚至受到朝鲜军队的打击,但乌克兰仍在顽强抵抗。
芬兰军事分析家帕西·帕罗宁认为,此次袭击在军事战略上毫无价值,更像是对其他战场急需兵力的严重消耗。乌克兰之所以固守库尔斯克,是因为这场战役的爆发并非偶然。北约曾酝酿从波兰对白俄罗斯发动进攻,意图开辟俄乌战场的第二条战线。中国在白俄罗斯举行联合军演,兵力强势,超出乌克兰和北约的预期。波兰总统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相继访华,局势迅速变化。
北约和乌克兰明白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在看清中国坚持“冲突局限在乌克兰”的立场后,他们孤注一掷,突袭库尔斯克,试图打开第二战场,结果却事与愿违。美国也曾试图利用日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牵制俄罗斯,但面对中俄联军演习的压力,日本放弃了这一计划。
库尔斯克战役的爆发根源在于乌克兰(受北约支持)对开辟第二战场的执着追求。他们认为只有成功打开第二战场,才能形成对峙局面,相互牵制敌方力量。然而,普京低估了局势风险,以为危机已过,最终导致战事持续至今。
库尔斯克会战打响时,俄军防线被轻易突破,这背后是普京对泽连斯基的低估。2001年,普京曾在台下观看泽连斯基的喜剧演出,两人首次交集。当时,泽连斯基以喜剧表演的方式请求普京减免乌克兰债务。如今,泽连斯基已成为乌克兰总统,并在俄乌冲突中毅然决然地站在抵抗前线,将俄罗斯拖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出乎普京意料。
世界哗然,乌克兰似乎无力回天。美国总统拜登劝泽连斯基流亡海外,建立流亡政府,但这位前喜剧演员不仅没有屈服,还让世人对他有了全新的认识。美方纵容俄乌冲突,从未打算直接军事介入,最终压垮俄罗斯的是美西方的全方位制裁。
普京一直怀疑约翰逊在背后操纵,因为冲突伊始,约翰逊率先奔赴基辅鼓动泽连斯基坚持抵抗。梅德韦杰夫怒斥约翰逊患有政治精神病,卢卡申科也对约翰逊出言不逊。普京及其核心团队对泽连斯基的轻视贯穿整个冲突,这种轻视导致普京下达了俄军要在十月初前驱逐乌军的命令,如同当年“闪击基辅”的战略失误一样,再次重蹈覆辙。
库尔斯克是乌军的关键防线,关系到后方补给线的安全,失守则全线崩溃。乌军在库尔斯克顽强抵抗,令俄军和普京感到棘手。特朗普执政时期曾倡议俄乌停战,如今战火却烧到了俄罗斯境内。要停战,乌克兰军队必须撤出库尔斯克,俄罗斯也要从乌克兰撤军,这是普京难以接受的条件。
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元气大伤,不仅没能保卫家园,反而战火烧到了自家门口。普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物资、兵力和国家颜面。叙利亚局势翻转后,普京原想以中东为筹码换取俄乌谈判的计划落空,如今俄罗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一场能振奋人心、重整军旗的胜利。
乌东战场上,俄军压力剧增,库尔斯克方向乌军持续反攻,令普京焦头烂额。库尔斯克战局日益危急,久攻不下将成为俄罗斯难以愈合的伤痛。乌军在库尔斯克苦战,争取时间,付出血与代价,这场战斗的意义在于时间的积累。
(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